晏子春秋·卷四·内篇·篇二十八

刘向 Ctrl+D 收藏本站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

  曾子问晏子曰:“古者尝有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以成行义者也?”晏子对曰:“察其身无能也,而讬乎不欲谏上,谓之诞意也。上惛乱,德义不行,而邪辟朋党,贤人不用,士亦不易其行,而从邪以求进,故有隐有不隐。其行法,士也,迺夫议上,则不取也。夫上不谏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婴不识其何以为成行义者也。”

曾子问晏子:“古代曾经有对上不能劝谏国君,对下无法顾及百姓,而退隐居于山谷,以求成就于道德操守的人吗?”晏子回答道:“你若仔细审察,就会发现这些人虽然才能不足,却借口不愿劝谏君上,这种态度可谓荒谬。君上昏庸迷乱,不能坚持正确的道德操守,奸邪之人结党营私,贤明之士不能得到任用,学者们也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为,反而跟随奸邪之辈以求升官发财。因此,有的人选择隐居,有的人选择不隐居。那些按照法度行事的,便是有道义的读书人,至于那些对君王议论纷纷的,这种行为则是不可取的。这些人上不能劝谏国君,下不能顾及百姓,退隐居于山谷,真不知道他们凭借什么能成为成就道德操守与志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