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八·周克昌

蒲松龄 Ctrl+D 收藏本站

淮上贡生周天仪,年五旬,止一子,名克昌,爱昵之。至十三四岁,丰姿益秀;而性不喜读,辄逃塾从群儿戏,恒终日不返。周亦听之。一日既暮不归,始寻之,殊竟乌有。夫妻号啕,几不欲生。

淮上的贡士周天仪,已经五十岁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克昌,周天仪对他十分溺爱。周克昌长到十三四岁,少年英俊,但速来不爱读书学习,经常逃学,和其他孩子去玩,终日不愿回家。周天仪也放纵他。有一天,克昌天黑了还没有回来,周家这时才开始寻找,竟找不到踪影。周天仪夫妻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年余昌忽自至,言:“为道士迷去,幸不见害。值其他出,得逃而归。”周喜极,亦不追问。及教以读,慧悟倍于曩畴。逾年文思大进,既入郡庠试,遂知名。世族争婚,昌颇不愿。赵进士女有姿,周强为娶之。既入门,夫妻调笑甚欢;而昌恒独宿,若无所私。逾年秋战而捷,周益慰。然年渐暮,日望抱孙,故尝隐讽昌,昌漠若不解。母不能忍,朝夕多絮语。昌变色出曰:“我久欲亡去,所不遽舍者,顾复之情耳。实不能探讨房帷以慰所望。请仍去,彼顺志者且复来矣。”媪追曳之,已踣,衣冠如蜕。大骇,疑昌已死,是必其鬼也。悲叹而已。

过了一年多,克昌突然自己回家了,声称:“我被一个道士骗走,幸好并未受伤。趁道士外出,我才得以逃脱。”周天仪非常高兴,没有再追问。等教他读书,发现比以前加倍聪明。又过一年,他的写作能力也大大提升,参加了县学考试,名声大噪。当地的世家望族争相提亲,但克昌不愿。赵进士有个貌美的女儿,周天仪不顾克昌的意愿,强行把她嫁给了他。婚后,小夫妻有说有笑,关系融洽,但克昌始终独自入眠,未与妻同床共枕。再过一年,克昌中了举人。周天仪更为欣喜。但随着年事渐长,时时刻刻渴望抱孙子,曾向克昌暗示此愿,但克昌冷漠以对,似乎对男女之事不感兴趣。母亲忍不住了,整天在他耳旁絮絮叨叨。克昌脸色一变,走出家门,称:“我早想离开家,所以没有马上离开,是念父母养育的恩情。我实在不能使妻子怀上孩子,以满足父母的愿望。还是让我走吧,能满足你们心愿的人要来了。”母亲追出去拽着他的衣服,克昌跌倒了,一看地下,只留下了衣帽。母亲大惊失色,怀疑克昌已经死了,这必定是他的鬼魂。也只有悲叹而已。

  次日昌忽仆马而至,举家惶骇。近诘之,亦言:为恶人略卖于富商之家,商无子,子焉。得昌后,忽生一子。昌思家,遂送之归。问所学,则顽钝如昔。乃知此为昌;其入泮乡捷者鬼之假也。然窃喜其事未泄,即使袭孝廉之名。入房,妇甚狎熟;而昌腼然有怍色,似新婚者。甫周年,生子矣。异史氏曰:“古言庸福人,必鼻口眉目间具有少庸,而后福随之;其精光陆离者鬼所弃也。庸之所在,桂籍可以不入闱而通,佳丽可以不亲迎而致;而况少有凭借,益之以钻窥者乎!”

第二天,克昌忽然骑着马带着仆人回到家里,全家人惊恐万分。走近他一问,他也说:被坏人骗去卖给了一富商家,商人没有儿子,就把他当做儿子。有了克昌这个儿子以后,商人忽然生了一个儿子,克昌想家,商人就送他回来了。问他学问的事,又和从前一样愚钝,这才知道他是真的克昌,那个当秀才中举人的,是鬼假冒的。但暗喜这事没有泄露出去,就让真克昌承袭了举人的身份。进入内屋,妻子和他十分亲热熟悉,而克昌非常腼腆羞涩,好像个新郎官。刚到一周年,就生了个儿子。异史氏说:古人都说傻人有福,必须是鼻口眉目之间有一点儿傻相的人,福才会随之而来;那种精灵鬼怪的人,鬼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看似有点儿傻的人,功名可以不经考试就可获取,美貌的媳妇不用迎娶就可得到,何况那种本来就有依靠,再加上钻营奔走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