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年,春,公至自会。
一、宣公八年,春天,鲁宣公从会面地归来告祭祖庙。
二、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二、夏天,六月,公子遂到齐国去,走到黄地就返回来了。
乃月,亡乎人之辞也。复月,事毕也,不专公命也。
“乃”,表示没有人为的说法。“复”,表示事情办完了,是不给他擅自改变国君命令的权力。
三、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钥。
三、辛巳(十六)日,鲁宣公在太庙举行祭祀。仲遂在垂地去世。壬午(十七)日,仍然继续举行祭祀。万舞进入,去除了钥舞。
为若反命而后卒也。此公子也,其曰仲何也?疏之也。何为疏之也?是不卒月也。不疏则无用见其不卒也。则其卒之何也?以讥乎宣也。其讥乎宣何也?闻大夫之丧,则去乐卒事。犹月,可以已之辞也。绎月,祭之旦日之享宾也。以其为之变,讥之也。
经文这样记载,是为了让人觉得公子遂是在复命后才去世的。然而,他是公子,为什么经文称他为“仲”呢?这是为了与他保持距离。为何要疏远他呢?因为他并不应该被记载去世。如果不与他疏远,就无法表明他是不该被记录去世的人了。那么,为什么经文仍然记载了他的去世呢?这是为了讽刺鲁宣公。为什么要讽刺鲁宣公呢?因为按礼制,听闻大夫去世,应当停止舞乐和祭祀活动,而鲁宣公没有这样做。
四、戊子,夫人熊氏薨。
四、戊子(二十三)日,鲁文公夫人熊氏去世。
五、晋师、白狄伐秦。
五、晋军、白狄讨伐秦国。
六、楚人灭舒鄝。
六、楚国人灭亡了舒鄝国。
七、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七、秋天,七月,甲子(月末)日,发生日食,日全食。
八、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八、冬天,十月,己丑(二十六)日,安葬我们的夫人顷熊。下雨,没有完成葬礼。庚寅(二十七)日,正午的时候才完成葬礼。
葬既有日,不为雨止,礼也。雨不克葬,丧不以制也。而,缓辞也。足乎日之辞也。
下葬的日期一旦确定,不能因下雨而延迟,这是礼制的规定。如果因为下雨而未能完成葬礼,便意味着丧礼没有按照礼制进行。“而”,是表示缓慢的说法。是表示用了一整天的说法。
九、城平阳。
九、鲁国修筑平阳的城墙。
十、楚师伐陈。
十、楚军讨伐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