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哀公·十三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一、哀公十三年,春天,郑国大夫罕达率军在嵒地打败宋军。

  取,易辞也。以师而易取,宋病矣。

“取”​,是表示很容易的说法。带着军队却很容易就被打败了,是宋国的耻辱。

  二、夏,许男成卒。

二、夏天,许国国君姜成去世。

  三、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三、鲁哀公和晋国国君晋定公和吴国国君吴王夫差在黄池会面。

  黄池之会,吴子进乎哉!遂子矣。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吴进矣。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吴能为之,则不臣乎,吴进矣。王,尊称也。子,卑称也。辞尊称而居卑称,以会乎诸侯,以尊天王。吴王夫差曰:“好冠来。”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

在黄池之会后,吴王夫差的地位有所提升,因此被称作“子”。吴国本是夷狄之地,民风习俗为断发文身。然而,吴国希望借助鲁国的礼仪和晋国的势力,请求穿戴中原礼帽和礼服,并向成周进贡,表达对周天子的敬意,显示出吴国的改进。吴国作为东方大国,多次召集小国和诸侯,努力向中原文化靠拢。既然吴国能够做到这些,难道就不能成为周天子的臣子吗?吴国确实有所改进。“王”是尊贵的称号,而“子”是卑下的称号。夫差推辞了尊贵的称号,以卑下的称谓自居,出席诸侯会面,借此表示对周天子的尊重。吴王夫差说:​“请得到美好的帽子!”孔子说:​“太过分了!夫差还不能说清楚帽子的差别却想戴帽子了。​”

  四、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四、楚国的公子熊申率军讨伐陈国。

  五、于越入吴。

五、越国进入吴国。

  六、秋,公至自会。

六、秋天,鲁哀公从黄池之会的地方回国告祭祖庙。

  七、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七、晋国大夫魏曼多率军入侵卫国。

  八、葬许元公。

八、安葬了许元公。

  九、九月,螽。

九、九月,螽虫成灾。

  十、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

十、冬天,十一月,有彗星出现在东方。

  十一、盗杀陈夏区夫。

十一、盗贼杀害了陈国大夫夏区夫。

  十二、十有二月,螽。

十二、十二月,螽虫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