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八·禽侠

蒲松龄 Ctrl+D 收藏本站

天津某寺,鹳鸟巢于鸱尾。殿承尘上,藏大蛇如盆,每至鹳雏团翼时,辄出吞食尽。鹳悲鸣数日乃去。如是三年,人料其必不复至,次岁巢如故。约雏长成,即径去,三日始还,入巢哑哑,哺子如初。蛇又蜿蜒而上。甫近巢,两鹳惊,飞鸣哀急,直上青冥。俄闻风声蓬蓬,一瞬间天地似晦。众骇异,共视一大鸟翼蔽天日,从空疾下,骤如风雨,以爪击蛇,蛇首立堕,连催殿角数尺许,振翼而去。鹳从其后,若将送之。巢既倾,两雏俱堕,一生一死。僧取生者置钟楼上。少顷鹳返,仍就哺之,翼成而去。

天津有一座寺庙,有鹳鸟在大殿屋脊的鸱吻上筑巢。而大殿的天花板上,藏着一条盆那样粗的大蛇,每当鹳雏羽毛初长成时,就出来把它们全吃掉。鹳鸟悲鸣了好几天才飞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人们以为鹳鸟不会再来,但过了一年,它们仍然回来了。等到雏鸟长成,大鸟就飞走了,三天后才飞回来。回巢后“哑哑”地叫,继续哺育幼鸟。蛇又蜿蜒爬了上来。刚靠近鸟巢,两只鹳鸟被惊起,飞鸣哀叫,直冲上天空。不一会儿,听到“呜呜”的风声,一瞬间,天地就暗了。众人感到非常惊异,一看,原来有一只巨鸟,羽翼遮天蔽日,从空中急速飞下,快如风雨,用爪子击蛇,蛇头立刻掉下来,连带着还打坏了几尺宽的殿角,然后振翅飞走了。鹳鸟跟随在其后,仿佛在送行。鹳鸟的巢被打翻,两只小鸟掉在地上,一只死了,一只还活着。和尚把活着的小鸟放到钟楼上。不久,鹳鸟又回来了,仍然继续哺育小鸟,直到小鸟长大后才离开。

  异史氏曰:“次年复至,盖不料其祸之复也;三年而巢不移,则报仇之计已决;三日不返,其去作秦庭之哭,可知矣。大鸟必羽族之剑仙也,飘然而来,一击而去,妙手空空儿何以加此?”

异史氏说:鹳鸟过了一年又回来,是因为没料到祸事依然会发生;三年鸟巢仍不移走,是因为报仇的办法已经确定;三日不返,则是做秦庭之哭寻求帮助,这是可以知道的。那只大鸟必定是鸟类中的剑侠,飘然而来,一击而去,就是剑侠中的妙手空空儿又何以能如此?

  济南有营卒,见鹳鸟过,射之,应弦而落。喙中衔鱼,将哺子也。或劝拔矢放之,卒不听。少顷带矢飞去。后往来郭间两年余,贯矢如故。一日卒坐辕门下,鹳过,矢坠地。卒拾视曰:“矢固无恙耶?”耳适痒,因以矢搔耳。忽大风催门,门骤阖,触矢贯脑而死。

济南有个士兵看见一只鹳鸟飞过,便用箭射击,鹳鸟受伤落地。鹳鸟嘴里还叼着一条鱼,是准备喂养雏鸟的。有人劝士兵拔掉箭头放走鹳鸟,但士兵不听。不久,鹳鸟带着箭飞走了。此后,这只鸟在城内外飞翔了两年多,一直带着那支箭。一天,士兵坐在辕门下,鹳鸟从天空飞过,箭掉在地上。士兵捡起来看了看说:“这箭还在呀?”这时正好耳朵发痒,于是用箭头去挠耳朵。忽然大风吹动大门,门猛然合上,门碰到箭,箭穿透脑袋,士兵当时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