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一、僖公二十八年,春天,晋文公重耳入侵曹国、晋文公重耳讨伐卫国。

再称晋侯,忌也。

称两次晋侯,是憎恶他。

二、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二、鲁大夫公子买守卫卫国。没有完成守卫任务,杀了他。

先名后刺,杀有罪也。公子启曰:“不卒戍者,可以卒也。可以卒而不卒,讥在公子也,刺之可也。”

先说名字再说杀,是杀有罪的人。楚公子启说道:“不执行守卫任务意味着本可以完成但却没有做到。可以完成而未完成,是在谴责公子买,杀了他是可以的。​”

三、楚人救卫。

三、楚国人救援卫国。

四、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四、三月,丙午(初八)日,晋文公进入曹国,抓了曹共公,交给宋国人。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畀,与也。其曰人何也?不以晋侯畀宋公也。

“进入”的意思是指外来者不被当地人接受。记载进入的日期,表明对进入者的厌恶。用“晋文公”来斥责俘虏曹共公,是因为厌恶晋文公。“畀”是“给予”的意思。那么经文中提到“人”,为什么呢?是不能说晋侯给宋公。

五、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五、夏天,四月,己巳(初二)日,晋文公、齐军、宋军、秦军和楚国人在城濮交战。楚军战败。

六、楚杀其大夫得臣。

六、楚国杀死了他们的大夫成得臣(子玉)​。

七、卫侯出奔楚。

七、卫成公出奔到楚国。

八、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八、五月,癸丑(十六)日,鲁僖公和晋文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公、郑文公、卫成公、莒纪公会面,在践土缔结盟约。

讳会天王也。

避讳说与周天子会面。

九、陈侯如会。

九、陈穆公到会盟的地方。

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

“如会”的意思是将他排除在会盟之外,仅仅是在会盟上接受命令罢了。

十、公朝于王所。

十、鲁僖公在周天子的处所朝见周天子。

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朝见周天子不说“所”字,说了“所”​,就表明那原本不是天子的处所。

十一、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十一、六月,卫成公姬郑从楚国回到卫国。

自楚,楚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所也。郑之名,失国也。卫元咺出奔晋。

“从楚国”的意思是表明楚国对卫成公提供了帮助。“复”指的是回到国家的意思,而“归”则意味着回到他的家园或住处。直接称呼他的名字“郑”,是因为他曾一度失去国家。卫大夫元咺出逃到晋国。

十二、陈侯款卒。

十二、陈穆公妫款去世。

十三、秋,杞伯姬来。

十三、秋天,嫁到杞国去的伯姬回来。

十四、公子遂如齐。

十四、鲁公子姬遂到齐国去。

十五、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十五、冬天,鲁僖公和晋文公、宋成公、蔡庄公、郑文公、陈共公、莒纪公、邾文公、秦穆公在温地会面。

讳会天王也。

避讳说与周天子会面。

十六、天王守于河阳。

十六、周襄王姬郑在黄河北岸打猎。

全天王之行也。为若将守而遇诸侯之朝也,为天王讳也。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河阳也。

这是为了保全周天子的出行,看起来好像是即将前去打猎,却遇到诸侯前来朝见,这是为周天子避讳。河的北边称作阳,山的南边称作阳。温地,在黄河的北边。

十七、壬申,公朝于王所。

十七、壬申(十月十七)日,鲁僖公在周天子的处所朝见周天子。

朝于庙,礼也。于外,非礼也。独公朝?与诸侯尽朝也。其日,以其再致天子,故谨而日之也。主善以内,目恶以外。言曰公朝,逆辞也,而尊天子。会于温,言小诸侯。温,河北地,以河阳言之,大天子也。日系于月,月系于时。壬申,公朝于王所,其不月,失其所系也。以为晋文公之行事,为已颠矣!

在庙堂内朝见符合礼制,而在庙堂外则不合礼制。难道只有鲁僖公去朝见了吗?实际上,诸侯们都前去朝见了。经文记录日期,是因为这是第二次见到天子,因此郑重地记录日期。记载善行时以鲁国为主,而记录恶事时则以其他诸侯国为主。提到鲁僖公前去朝拜,虽然有违常规的说法,但依然尊重了周天子的地位。说在温地会面,是将诸侯看得较轻。温地位于黄河北岸,因此以“黄河以北”称之,体现了以天子为尊。日期附在月份之后,月份则附在季节之后。“壬申,公朝于王所”,经文没有记录月份,是暗示失去了他所依附的根基。经文的立场表明,晋文公的所作所为已经违背了常理。

十八、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十八、晋国人抓捕了卫国国君卫成公姬郑,把他带到京师。

此入而执,其不言入何也?不外王命于卫也。归之于京师,缓辞也,断在京师也。自晋,晋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所也。

这是进入卫国去抓捕,经文不说进入,为什么呢?不把卫置于周天子的命令之外。说“归之于京师”​,是表示缓慢的说法,因为是在京师由周天子做决断的。从晋国,表明晋国对他有帮助。​“复”的意思,是回到国中。​“归”的意思,是回到他的处所。

十九、诸侯遂围许。

十九、各诸侯国接着围攻许国。

遂,继事也。

遂,表示后一件事接着前一件事。

二十、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二十、曹共公姬襄回到曹国。接着曹共公会合诸侯围攻许国。

遂,继事也。

遂,表示后一件事接着前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