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寺为故净空院。南齐建元中,僧昙起说法于此,龙王来听,为之抚掌出泉,遂建龙王祠。晋天福三年,始建净空院于泉左。宋理宗书“玉泉净空院”额。祠前有池亩许,泉白如玉,水望澄明,渊无潜甲。中有五色鱼百余尾,投以饼饵,则奋?鼓鬣,攫夺盘旋,大有情致。泉底有孔,出气如橐?,是即神龙泉穴。又有细雨泉,晴天水面如雨点,不解其故。泉出可溉田四千亩。近者曰鲍家田,吴越王相鲍庆臣采地也。万历二十八年,司礼孙东瀛于池畔改建大士楼居。春时,游人甚众,各携果饵到寺观鱼,喂饲之多,鱼皆餍饫,较之放生池,则侏儒饱欲死矣。
玉泉寺就是原先的净空院。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建元年间,僧人昙起曾在此讲经说法,传说龙王也前来聆听,听后欣喜若狂,甚至鼓掌跃出泉水。于是在此地建造了龙王祠。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净空院开始在泉水左侧修建。宋理宗为此题写了“玉泉净空院”的匾额。龙王祠前有一亩见方的水池,泉水涌出,洁白如玉,远观澄澈透亮,即便在深水处也看不到龙鳞甲兽等深藏水底之物。池中有数百条五色鱼,若有人投下糕饼鱼饵,鱼儿便立即奋力摆动背鳍,同时张开两侧的颌鳍,争相抢食,在池中上下左右不停地游弋翻腾,景象十分有趣。泉底有一个孔眼,如风箱般不断吐气,这就是神龙泉穴。还有一处叫细雨泉,晴天时,泉水表面仿佛有细雨洒落,令人难以解释其中的奥秘。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可灌溉四千亩田地。距离泉水最近的区域被称为鲍家田,是吴越王时期相国鲍庆臣的封地。万历二十八年,司礼太监孙东瀛在池畔附近重建了一座观音大士楼。每到春天,游人纷至沓来,带着果脯糕点在寺中观赏游鱼,喂食的食物丰盛充足,池中的鱼儿个个饱足。相比之下,观音大士楼前放生池中的鱼儿,便如同东方朔所说的“侏儒饱欲死”的命运一般。
道隐《玉泉寺》诗:
在昔南齐时,说法有昙起。天花堕碧空,神龙听法语。
抚掌一赞叹,出泉成白乳。澄洁更空明,寒凉却酷暑。
石破起冬雷,天惊逗秋雨。如何烈日中,水纹如碎羽。
言有橐?声,气孔在泉底。内多海大鱼,狰狞数百尾。
饼饵骤然投,要遮全振旅。见食即忘生,无怪盗贼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