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二十年来总作为被放逐的大臣,如今归来还能再见到曲江春天的美景。
游客们啊,别笑话我这白头老翁在花间沉醉,试问这世上有几人能在年老时还能如此醉心于花间呢?
注释
杏园:园名。每年三月杏花怒放时,新科进士都要在此举行曲江宴,亦称杏园宴,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
酬:酬答。
见赠:指白居易当时的赠诗。
二十馀年:刘禹锡于唐永贞元年(805年)被贬,到唐大和元年(827年)奉召还京,共经历了二十三年。
逐臣:被朝廷贬谪放逐之臣,诗人自指。
曲江:即曲江池。为京城人士节日游赏之地。据《剧谈录》中载:“曲江池……元中疏凿,遂为胜境。其东有紫云楼、芙蓉苑,其南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玩,盛于中和、上已之节,采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车,比肩击鼓。”从这样的描述中,足见当时游览之盛。
参考资料:
赵娟,姜剑云评注. 刘禹锡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152-153.
梁守中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1,70-71.
盛晓光,赵宗乙主编. 中华语海 第3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411.
这首诗作于刘禹锡在长安任集贤殿学士期间,时年五十七岁。此时刘禹锡与裴度、白居易等人在京城曲江池西岸的杏园里宴饮,赏花花,并相互作诗唱酬。在此期间,白居易作《杏园花下赠刘郎中》一诗以赠刘禹锡,刘禹锡也作此诗予以酬答。
参考资料:
梁守中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1,70-71.
承曜,张长霖主编. 苏州历史名贤[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33
“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这诗不禁让人联想起《再游玄都观》中那句“前度刘郎今又来”,韵味悠长。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在诗人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然而他却似乎并未将这些伤痕放在心上,反而选择在杏园绚烂的花海之下,畅饮自乐,享受着难得的欢愉。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这两句诗是诗人内心感慨的抒发。世人常说,酒能解忧,亦能消愁,而诗人在这花间沉醉,其内心实则藏着无尽的苦涩与无奈。他以洒脱自怡的姿态,展现出“狂沙吹尽始到金”般的坚强与自信,令人动容。
刘禹锡的这篇诗作表现得更多的是酸楚、苦涩的感情。诗人历经多年贬谪,他终于被召回京师,仍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现实往往是不能尽如人意,刘禹锡依旧被统治者闲置一旁,满腔的政治抱负瞬间化为泡影。审视自己,已过半百,却老无所成,满心忧愁。在这园中,他与境遇相似的友人把酒吟诗,试图借酒浇愁,将世事看淡,寻求超脱。然而,这谈何容易。一句“莫笑”,饱含了诗人无尽的无奈;一句“老醉花间有几人”,又蕴含了作者多少深意。这份无奈与感慨,唯有诗人自己能够深深体会。。
总之,此诗表现了诗人久历磨难后的轻松喜悦之情和放旷洒脱的胸怀,是作者人格品性的写照。
参考资料:
赵娟,姜剑云评注. 刘禹锡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152-153.
陈忠来著. 唐诗新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163.
自岳希仁编著. 唐诗绝句精华[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55.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从诗人遭贬谪写起,二十三年来,他一直在荒远之地任职;等他被召回到长安任职时,已经由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了老人。此诗诗意粗俗狂谲,但总体而言,还是以豪迈洒脱的生命状态为主。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