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愿有私问焉。”
晏子出访吴国,吴王说:“大夫您奉命来到来到我们这偏僻贫穷的地方,赏赐我物品,我接受齐王的恩赐了,我想私下请教先生一些问题。”
晏子巡遁而对曰:“婴,北方之贱臣也,得奉君命,以趋于末朝,恐辞令不审,讥于下吏,惧不知所以对者。”
晏子惶恐地回答:“我不过是北方一个身份卑微的臣子,得以奉君主的命令来到吴国朝廷,我担心自己说话不慎重,会被您的下级官吏讥笑,我害怕不知道怎么回答。”
吴王曰:“寡人闻夫子久矣,今乃得见,愿终其问。 ”
吴王说:“我听闻先生的名字已经很长时间了,今天才得以见到您,希望您让我把话问完。”
晏子避席对曰:“敬受命矣。”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吩咐。”
吴王曰:“国如何则可处,如何则可去也?”
吴王问:“什么样的国家的情况可以在那里当官,什么样就可以离开呢?”
晏子对曰:“婴闻之,亲疏得处其伦,大臣得尽其忠,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是以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亲疏不得居其伦,大臣不得尽其忠,民多怨治,国有虐刑,则可去矣。是以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晏子回答:“我听说,亲近的人和疏远的人各得其所,臣子们尽心尽力,民众也不会对国家产生怨言,国家没有残酷的刑罚,人们就会安心留下。所以说,君子归附不违背道义的君主,在安定的国家担当职务。如果亲近的人和疏远的人不能各居其位,臣子们就不会尽忠,民众对国家会有很多怨言,国家实行残酷的刑罚,那么就没有人愿意留下。因此,君子不贪恋残暴君主的俸禄,不在混乱的国家担当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