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一、僖公十四年,春天,诸侯修筑缘陵杞国国都的城墙。
其曰诸侯,散辞也。聚而曰散何也?诸侯城,有散辞也,桓德衰矣。
经文提到诸侯,是表示涣散的言辞。诸侯虽然聚集,却用“涣散”来形容,为什么会这样呢?诸侯修筑城墙,意味着涣散的现象已出现,这是在表明齐桓公的德行开始衰退了。
二、夏,六月,季姬及缯子遇于防,使缯子来朝。
二、夏天,六月,鲁僖公之女季姬和缯国国君在防地相会,让缯国国君前来访问。
遇者,同谋也。来朝者,来请己也。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以病缯子也。
遇,就是共同策划的意思。来访问,是来请僖公让自己回家。访问不能称派遣,称派遣,不合正道。用这种方法来指责缯国国君。
三、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三、秋天,八月,辛卯(初五)日,沙山的山脚崩塌了。
林属于山为鹿。沙,山名也。无崩道而崩,故志之也。其日,重其变也。
树林与山相接的地方称为山脚,沙是这座山的名字。没有崩塌的理由,却发生了崩塌,因此对此事进行了记载。经文记载了具体日期,表明对这一变故的重视。
四、狄侵郑。
四、狄人侵入郑国。
五、冬,蔡侯肸卒。
五、冬天,蔡穆侯姬肸去世。
诸侯时卒,恶之也。
诸侯记载去世的季节,是厌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