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昭庆寺

张岱 Ctrl+D 收藏本站

昭庆寺,自狮子峰、屯霞石发脉,堪舆家谓之火龙。石晋元年始创,毁于钱氏乾德五年。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立戒坛。天禧初,改名昭庆。是岁又火。迨明洪武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四年奉敕再建,廉访杨继宗监修。有湖州富民应募,挚万金来。殿宇室庐,颇极壮丽。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乱,恐贼据为巢,遽火之。事平再造,遂用堪舆家说,辟除民舍,使寺门见水,以厌火灾。隆庆三年复毁。万历十七年,司礼监太监孙隆以织造助建,悬幢列鼎,绝盛一时。而两庑栉比,皆市廛精肆,奇货可居。春时有香市,与南海、天竺、山东香客及乡村妇女儿童,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夏方止。崇祯十三年又火,烟焰障天,湖水为赤。及至清初,踵事增华,戒坛整肃,较之前代,尤更庄严。

昭庆寺发源于狮子峰和屯霞石之间,风水家称其为火龙。后晋元年开始建造,乾德五年遭毁。北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并设立戒坛。天禧初年,改名为昭庆寺,但这一年又发生火灾。到明朝洪武至成化年间,昭庆寺两次经历焚毁和修缮。成化四年奉旨重建,由按察使杨继宗负责监督建造。当时,湖州富裕人家响应募捐,捐献上万两金子。重修后的宫殿房屋非常壮丽。嘉靖三十四年,因倭寇作乱,为防止贼人占据,将寺庙匆忙焚毁。事态平息后再次重建,并采纳风水先生的建议,拆除部分民房,使寺庙大门面向湖水,以镇压火灾。隆庆三年,寺庙再次遭到毁坏。万历十七年,司礼监太监孙隆以织造太监的身份资助重建昭庆寺。寺内幡幢高悬,法器罗列,盛况空前。大殿两侧的走廊上设有集市商铺,出售各类珍贵新奇的商品。每逢春季,这里举办香市,吸引来自南海、天竺、山东的香客以及乡间的妇女儿童前来交易,人声鼎沸,讲的人口干舌燥,听的人耳朵发聋,直到夏季才结束。崇祯十三年,昭庆寺再次遭遇火灾,烟雾火焰弥漫天空,连湖水都被映成了红色。清初,又在此前基础上增补修缮,戒坛严整肃穆,比前朝更显庄严。

一说建寺时,为钱武肃王八十大寿,寺僧圆净订缁流古朴、天香、胜莲、胜林、慈受、慈云等,结莲社,诵经放生,为王祝寿。每月朔,登坛设戒,居民行香礼佛,以昭王之功德,因名昭庆。今以古德诸号,即为房名。

有一种说法,昭庆寺建造时正值吴越王钱镠八十岁大寿。寺中僧人圆净事先约定了古朴、天香、胜莲、胜林、慈受、慈云等僧众,结成白莲社,诵经放生,为吴越王祝寿。每月初一,他们登上戒坛,宣讲佛法,当地老百姓上香礼佛,以彰显吴越王的功德,因此将寺庙命名为昭庆寺。如今,这些大德高僧的法号被用作寺内房舍的名称。

袁宏道《昭庆寺小记》:

袁宏道《昭庆寺小记》:

从钱塘门而西,望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似颊,温风如酒,波纹若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从钱塘门往西望去,宝俶塔突兀在层崖之间,心已飞向湖上。午时进入昭庆寺,喝过茶后,便划着小舟进入西湖。山色如娥眉,花光似少女的脸颊,温暖的风如美酒,波纹如绫罗,才一抬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言又止,大概就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的情景。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次早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我第一次游览西湖便是此时,即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傍晚与子公一起渡到净寺,寻找阿宾旧住的僧房。途经六桥、岳坟、石径塘后归来。次日清晨,陶石篑送来帖子,十九日,石篑兄弟与学佛的好友王静虚一同到来,湖山美景与好友相聚,真是美好时光。

张岱《西湖香市记》:

张岱《西湖香市记》: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

西湖的香市从花朝节开始,一直持续到端午节。每天都有从山东到普陀进香的人,还有从嘉兴、湖州到天竺寺进香的人。他们抵达后就与西湖本地人做生意,因此称之为“香市”。这些进香的人可以在三天竺做生意,可以在岳王坟做生意,也可以在湖心亭和陆宣公祠做生意,几乎没有不能做生意的地方,但大家却偏偏聚集在昭庆寺。

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容,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

昭庆寺两边的走廊每天都有生意,三代八朝的古董,蛮夷异域的奇珍异宝,都汇集在这里。到了香市,大殿中间和两边的甬道上下、水池两侧、山门内外,只要有房屋的地方就摆摊,没有房屋的地方就搭个小屋,小屋外再搭棚子,棚子外再摆摊,密密麻麻。大凡胭脂、簪子、耳环、象牙尺、剪刀,以及经典、木鱼、儿童玩具之类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此时正值暖春,桃红柳绿,明艳秀美,乐声清和。岸边没有游船停靠,客舍没有旅人居住,酒肆也没有佳酿存留。袁石公所说的“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经生动地描绘出西湖三月的景致。

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合?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如今由于各地香客络绎不绝,景致也和平时不同。文人仕女的娴雅秀美,比不上乡村妇女的浓妆艳抹;兰花的高贵芳香,比不上苏合香、芫荽的浓郁香气;丝竹管弦,比不上擂鼓吹笙的喧天齐鸣;鼎彝的光怪,比不上泥人竹马的市场行情;宋元名画,比不上西湖图景和浮图圣境的纸贵。人们仿佛在奔跑追逐,拨不开,拉不住。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每天簇拥在昭庆寺的前后左右,这景象持续整整四个月。恐怕在大江以东,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昭庆寺这样的地方。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已、壬午氵存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

崇祯庚辰三月间,昭庆寺遭遇了火灾。这一年到第二年、第三年还连年出现饥荒,百姓大半都饿死了。崇祯壬午年,清兵入侵而封堵了山东道路,香客彻底断绝,于是香市也就随即废止了。

辛已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崇祯辛巳年夏天,我寓居在西湖,只见城里饿死的人被抬出来,扛着拉着接连不断。当时杭州太守是刘梦谦,开封人,从他老家过来打秋风的多住在西湖,这些人每天把从百姓诉讼那里得到的好处费送给他。有个轻薄的文人改写了一首古诗来讥讽他:​“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以作为西湖当时真实情况的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