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
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景公对外傲视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好勇力,崇尚作乐,纵欲无度。诸侯都不喜欢他,百姓都不亲附他。景公对此很忧虑,就问晏子说:“古代的圣贤君王,他们的行为怎么样?”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秏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彊,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彊,故天下不欲其彊;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雠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
晏子回答说:“他们的行为公正无邪,所以谄媚之人不能入朝为官;他们不结党营私,私下里不宠爱女色,所以结党营私之人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们自身节俭,减少征敛,厚待百姓,所以敛财的贪婪之人无法横行;他们从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消耗小国的民力,所以得到各路诸侯的尊崇;他们不以武力劫掠他国,不以人多势众威慑疆界,所以天下的人都希望他们强大,愿意相邻而居;他们对诸侯施以德义,用有规律的行为教化训导,把慈爱恩泽施加给百姓,所以四海之内的民众像流水一样纷纷归附他们。如今衰败之世的国君,行为邪僻,结党营私,所以谄媚阿谀、结党营私之人日益繁盛;他们厚待自己,轻视百姓疾苦,所以贪婪聚财之人能横行天下;他们侵占大国的土地,消耗小国的民力,所以各路诸侯不愿意尊崇;他们以武力劫掠他人,以人多势众威慑吞并他国疆土,所以天下人都不希望他们强大,也不愿相邻而居;他们把灾害施加给其他诸侯,把劳苦施加给百姓,所以,当有敌国进攻时,天下人都不会营救,因而王亲贵族离散,百姓不来亲附,国家无法兴盛。”
公曰:“然则何若?”
景公说:“那应该怎么办?”
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晏子回答说:“请您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聘币来取悦诸侯,用减轻刑罚、减少徭役的办法向百姓道歉,大概就可以了!”
公曰:“诺。”
景公说:“好的。”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人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从此言辞谦卑,聘币丰厚,因而诸侯都归附他;减轻刑罚,减少徭役,因而百姓都亲附他。所以小国都到齐国来朝拜,燕国、鲁国都来进贡。墨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晏子深知治国之道,懂得治国之道在于为他人谋利,而失于为自己着想。为他人着想的国君会受到尊重,为自己着想的国君就会被轻视。景公为自己着想,所以小国不亲附,当他为他人谋利以后,故而诸侯都任他役使,所以治国之道在于为他人谋利,而行动上在于忘却私利。所以说,晏子懂得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