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庄公·十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一、鲁庄公十年,春天,周王的正月,鲁庄公率军在长勺击败齐军。

  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不记载日期,因为是突然袭击。突袭而又说击败,因为是鲁国取得胜利。

  二、二月,公侵宋。

二、二月,鲁庄公率军入侵宋国。

  侵时,此其月何也?乃深其怨于齐,又退侵宋以众其敌,恶之,故谨而月之。

入侵通常只记载季节,那么这里为何特别记载了月份呢?这是因为鲁国已经加深了与齐国的仇怨,却又撤兵转而入侵宋国,进一步增加敌人。为贬低这种做法,所以慎重地记载了这件事的月份。

  三、三月,宋人迁宿。

三、三月,宋国人迁走宿国。

  迁,亡辞也。其不地,宿不复见也。迁者,犹未失其国家以往者也。

迁,是灭亡的说辞。经文没有记载迁往何处,宿国也没有在经文中再出现了。用“迁”字,就好像没有失去国家而离开了一样。

  四、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四、夏天,六月,齐军、宋军在郎地驻扎。鲁庄公率军在乘丘击败宋军。

  次,止也,畏我也。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次,是驻扎的意思。畏惧我国。不记载日期,因为是突然袭击。突袭而又说击败,因为是鲁国取得胜利。

  五、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五、秋天,九月,楚国在莘击败蔡军,把蔡哀侯献武带回国。

  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何为狄之?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蔡侯何以名也?绝之也。何为绝之?获也。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言败,蔡侯见其获乎?其言败何也?释蔡侯之获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荆”指的就是楚国。为什么称它为“荆”呢?这是将其视为蛮族的做法。为何把它视作蛮族呢?因为每当天子登基,楚国总是最后一个前来朝见;当天子力量薄弱时,它又往往是第一个背叛。因此称之为“荆”,视为蛮族。至于为什么直呼蔡哀侯的名字,这是表示对他的弃绝。为何弃绝他呢?因为他在战斗中被俘虏。中原诸国通常不使用“败”字,但在这里的经文中却用了“败”,这是为何呢?因为蔡哀侯确实被俘,使用“败”字是为了表明这一事实。而说“以归”,比直接用“执”一词要更加委婉。

  六、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六、冬天,十月,齐军灭亡了谭国,谭国国君逃往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