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
一、襄公三年,春天,楚国的公子婴齐率军讨伐吴国。
二、公如晋。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
二、鲁襄公到晋国去。夏天,四月,壬戌(二十五)日,鲁襄公和晋悼公在长樗缔结盟约。
三、公至自晋。
三、鲁襄公从晋国回国告祭祖庙。
四、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
四、六月,鲁襄公和单顷公、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郑僖公、莒犁比公、邾宣公、齐国的世子姜光会面。己未(二十三)日,在鸡泽缔结盟约。
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同,表示有相同之处,共同排斥楚国。
五、陈侯使袁侨如会。
五、陈成公派袁侨作为使者到会。
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
“如会”,就是在会盟之外。只是在会上接受盟约。
六、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
六、戊寅日,鲁大夫叔孙豹和诸侯的大夫和陈国的袁侨缔结盟约。
及以及,与之也。诸侯以为可与,则与之;不可与,则释之。诸侯盟,又大夫相与私盟,是大夫张也。故鸡泽之会,诸侯始失正矣,大夫执国权。曰袁侨,异之也。
“及”和“及”,是和的意思。诸侯们认为能够结盟的对象就进行结盟,无法结盟的就撇开不顾。而在诸侯结盟的同时,大夫们也私下互相结盟,这正是大夫骄横自大的表现。因此,鸡泽之会象征着诸侯逐渐丧失国家的政权,而大夫开始掌控国家大权。提及袁侨,是为了说明他与其他国家的大夫有所不同。
七、秋,公至自会。
七、秋天,鲁襄公从晋国回来告祭祖庙。
八、冬,晋荀罃帅师伐许。
八、冬天,晋国的荀罃率军讨伐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