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

张岱 Ctrl+D 收藏本站

灵芝寺,钱武肃王之故苑也。地产灵芝,舍以为寺。至宋而地制浸宏,高、孝两朝四临幸焉。内有浮碧轩、依光堂,为新进士题名之所。元末毁,明永乐初僧竺源再造,万历二十二年重修。余幼时至其中看牡丹,干高丈余,而花蕊烂熳,开至数千余朵,湖中夸为盛事。寺畔有显应观,高宗以祀崔府君也。崔名子玉,唐贞观间为磁州鉴阳令,有异政,民生祠之,既卒,为神。高宗为康王时,避金兵,走钜鹿,马毙,冒雨独行,路值三岐,莫知所往。忽有白马在道,?驭乘之,驰至崔祠,马忽不见。但见祠马赭汗如雨,遂避宿祠中。梦神以杖击地,促其行。趋出门,马复在户,乘至斜桥,会耿仲南来迎,策马过涧,见水即化。视之,乃崔府君祠中泥马也。及即位,立祠报德,累朝崇奉异常。六月六日是其生辰,游人阗塞。

灵芝寺原本是武肃王钱镠的御花园,因该地生产灵芝,就施舍作为寺院。到了宋朝,寺庙逐渐扩建,地模宏伟,宋高宗和宋孝宗两代皇帝曾四次驾临此地。寺内有浮碧轩和依光堂,作为新科进士题名的场所。元朝末年寺庙被毁,明永乐初年,僧人竺源重新建造,万历二十二年进行重修。我年幼时常到寺中观赏牡丹,见其枝干高达一丈,花蕊鲜艳明亮,盛开时成千上万朵竞相绽放,湖中一带夸赞其为盛事。灵芝寺旁还有一座显应观,乃宋高宗用来祭奉崔府君的场所。崔府君,名珏,字子玉,曾任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磁州滏阳县令,因政绩卓越,百姓为他建生祠祭拜,死后成为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宋高宗还是康王时,为了避开金兵,逃亡至钜鹿。途中马死了,他只好冒雨独自行进。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他迷失了方向,正不知该往哪走,突然看到一匹白马出现在路中。于是,他翻身上马,赶到崔祠,不料马却突然消失了。只见祠内的泥马身上竟渗出如同雨水般的红褐色汗水,他便在祠中避雨过夜。当晚,他梦见神灵以木杖敲地,催促他启程。宋高宗急忙出门,发现马已在门前等待,便骑马前往斜桥,途中遇见耿仲南前来迎接。当他骑马跨过水沟时,马匹一触水便化作泥,原来是崔府君祠中的那匹泥马。宋高宗登基后,就建显应观来报答崔府君的恩德,历代皇帝的祭祀都非常隆重。六月六日是崔府君的生日,游人挤满了祠堂。

  张岱《灵芝寺》诗:

  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

  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

  一堆龙骨蜕?前,迢递芒砀迷云路。

  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

  建炎尚是小朝廷,百灵亦复加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