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
一、成公十五年,春天,周王的二月,安葬了卫定公。
二、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二、三月,乙巳(初三)日,鲁大夫仲婴齐去世。
此公孙也,其曰仲何也?子由父疏之也。
这是国君的孙子,经文称“仲”,为什么呢?儿子因为父亲弑君之事而被疏远。
三、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三、癸丑(三月十一)日,鲁成公和晋厉公、卫献公、郑成公、曹成公、宋国太子子成、齐国大夫姜国佐、邾国人会面,在戚地缔结盟约。晋厉公抓捕了曹成公,送到京师去。
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使用“晋侯”这个称谓是为了斥责其抓捕曹成公,是厌恶晋厉公。不说“之”,是表示行动迅速的说法,因为是晋厉公做的决断。
四、公至自会。
四、鲁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五、夏,六月,宋公固卒。
五、夏天,六月,宋共公子固去世。
六、楚子伐郑。
六、楚共王讨伐郑国。
七、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七、秋天,八月,庚辰(初十)日,安葬了宋共公。
月卒日葬,非葬者也。此其言葬何也?以其葬共姬,不可不葬共公也。葬共姬,则其不可不葬共公何也?夫人之义,不可踰君。为贤者崇也。
记载去世的月份和安葬的日期,表明本不应记载他的安葬情况。既然这里提到了安葬的事,原因何在?这是因为经文已经记载了共姬的安葬,所以共公的安葬也不能忽略。记载共姬的安葬,就不可以不记载共公的安葬,为什么呢?夫人的地位与道义不能凌驾于国君之上,这体现了对贤德之人的推崇。
八、宋华元出奔晋。
八、宋国大夫华元出奔到晋国。
九、宋华元自晋归于宋。
九、宋国大夫华元从晋国回到宋国。
十、宋杀其大夫山。
十、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山。
十一、宋鱼石出奔楚。
十一、宋国大夫鱼石出奔到楚。
十二、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鳅、邾人,会吴于锺离。
十二、冬天,十一月,鲁大夫叔孙侨如和晋国大夫士燮、齐国大夫高无咎、宋国大夫华元、卫国大夫孙林父、郑国大夫公子鳅、邾国人会面,和吴国人在钟离会面。
十三、许迁于叶。
十三、许国将国都迁到叶城。
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其地,许复见也。
迁,就是为了保存国家而迁往那里的。记载地点,因为许国还会出现在经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