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
楚巫微导裔款以见景公,侍坐三日,景公说之。楚巫曰:“公,明神之主,帝王之君也。公即位有七年矣,事未大济者,明神未至也。请致五帝,以明君德。”景公再拜稽首。楚巫曰:“请巡国郊以观帝位。”至于牛山而不敢登,曰:“五帝之位,在于国南,请斋而后登之。”公命百官供斋具于楚巫之所,裔款视事。晏子闻之而见于公曰:“公令楚巫斋牛山乎?”公曰:“然。致五帝以明寡人之德,神将降福于寡人,其有所济乎? ”晏子曰:“君之言过矣!古之王者,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诸侯戴之,以为君长,百姓归之,以为父母。是故天地四时和而不失,星辰日月顺而不乱,德厚行广,配天象时,然后为帝王之君,明神之主。古者不慢行而繁祭,不轻身而恃巫。今政乱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弃贤而用巫,而求帝王之在身也?夫民不苟德,福不苟降,君之帝王,不亦难乎!惜乎!君位之高,所论之卑也。”公曰:“裔款以楚巫命寡人曰:‘ 试尝见而观焉。’寡人见而说之,信其道,行其言。今夫子讥之,请逐楚巫而拘裔款。”晏子曰:“楚巫不可出。”公曰:“何故?”对曰:“楚巫出,诸侯必或受之。公信之,以过于内,不知;出以易诸侯于外,不仁。请东楚巫而拘裔款。”公曰:“诺。”故曰:送楚巫于东,而拘裔款于国也。
楚国的巫者微由裔款引导去见景公,陪伴了三天,景公很欣赏这位女巫。楚国巫者说:“您是英明神圣的君主,是可以称帝称王的君主。您在位七年了,可是事业没有取得大成就,那是因为您的神勇与圣明还没有发挥到极致啊。请求您向五帝献纳,以昭明君王的神明与圣德。”景公听罢拜了两拜,叩头于地。楚国巫者说:“请让我到都城郊外去巡行,以便观察五帝之神的方位。”到了牛山,她却不敢登上去,说:“五帝的位置,在国都的南面,请求斋祭后再登上它。”景公命令群臣百官供给斋戒用的东西,送到楚国巫者的住所去,让裔款负责斋戒相关的事务。晏子听到这件事后,去见景公说:“是您让楚巫在牛山进行斋祭吗?” 景公回答说:“是的。通过向五帝献纳,以彰显我的德行,神灵将会降福给我,这样做不就能获得增益吗?” 晏子说:“君王说错了!古代的帝王,德行广博足以安定天下,胸怀广阔足以容纳众生万物,因此各路诸侯都能拥戴他,将他视为君主首领;百姓归附他,像敬仰父母一样。因此,天地四时和谐,日月星辰井然有序。只有德行广博,胸怀广阔,顺应天道,合乎时宜,才能成为称雄天下的帝王,成为英明圣明的君主。古代的明君不懈怠,不懒散,不频繁进行祭祀,也不依赖神灵和巫师。现在政治昏乱,行为邪僻,却要向五帝显扬德行吗?放弃贤人,重用巫师,却指望帝王之业的福佑降临吗?百姓不会随便就感恩的,福佑也不会随意就降临,这样下去,君主想成就帝王之业,也就太难了啊!可惜啊!君王地位那么高,言辞却这样低下呀。”齐景公说:“裔款因为楚巫的言辞告诉我说:‘先去见见楚巫再去考察她为我祈福的言辞。’我见到她后很欣赏她,相信了她所说的道理,按照她的建议去实行了。现在先生劝告我,要逐出楚巫并且拘捕裔款。” 晏子说:“不能把楚巫逐出齐国。” 景公问道:“为什么?” 晏子答道:“将楚巫逐出齐国,其他诸侯中必定还有人会接纳她。君王您既然信任了她,已经在内筵时犯了过错,这本身就是不明智之举;而把她逐出去,让她在其他诸侯国继续危害,这也不符合仁德之道。请您将楚巫流放到东部荒远之地,把裔款拘捕留在国内。” 景公说:“好的。” 因此有了处治结果:将楚巫逐至东部边远之地,而裔款则被拘留在齐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