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七·郭秀才

蒲松龄 Ctrl+D 收藏本站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来。”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

广东有个姓郭的读书人,傍晚从友人家归来时,不小心在山里迷路了,误入树丛中。到一更天的时候,他听到山顶传来笑声,连忙赶过去。只见有十几个人围坐在地上,饮酒作乐。他们看到郭秀才,立刻兴奋地说:“我们这儿正缺少一个客人,太好了,太好了!”郭秀才坐下后,发现这些客人中一半戴着秀才帽,于是请求他们指路。一个人笑着说:“你真是迂腐!舍弃这样的明月不赏,还求人指什么路?”说着递过一杯酒。郭秀才喝了一口,感到香气扑鼻,一口气就喝光了。另一个人又斟满了他的酒杯。郭秀才本就喜欢饮酒,再加上在山里奔波,口渴难耐,接连喝了十杯。众人纷纷称赞:“好酒量啊!真是我们的朋友啊!”郭秀才平日里不拘礼法,喜欢开玩笑,还擅长学鸟叫,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起身去小便,暗中学燕子叫。众人听到叫声,感到疑惑,纷纷说:“半夜怎么可能有燕子叫?”郭秀才接着又模仿杜鹃的声音,让众人更加疑惑。郭秀才坐下后,只是笑而不言。众人议论纷纷时,他突然扭过头,学起鹦鹉的声音说:“郭秀才喝醉了,快送他回家吧!”众人听到吃了一惊,再听又没有声音了。过了一会儿,郭秀才又学了一遍。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郭秀才在模仿鸟叫,于是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大家都撮着口跟郭秀才学鸟叫,没有一个学得像的。有人说:“可惜青娘子没来。”另一个人说:“中秋节我们还要聚会,郭先生可不能不来啊。”郭秀才郑重地应允了。这时,有人站起来提议:“既然客人有这样的绝技,我们也来表演一个叠罗汉,如何?”于是,人们连说带笑地站起来。一个人走上前,挺身站立,立即有人飞快地爬到他的肩上,也站直了,连续上了四个人,叠得很高,别人不能再一下子登上去了,后边的人攀着肩膀,踏着胳膊,好像登梯子一样:十多个人很快全都上去了,看上去高可接天。郭秀才正惊讶地观看着,这十几个人突然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变成了一条长长的道路。郭秀才惊讶地站立了很长时间,才顺着这条道回了家。第二天,肚子疼得厉害,尿全是绿色,像铜锈似的,碰到的东西都染成了绿色,也没有尿臊气,三天后才没有绿尿。到他们共同喝酒的地方去看,只见剩骨头剩菜扔了满地,四周围全是杂草树木,根本没有道路。中秋节到了,郭秀才想去赴约,朋友劝他别去。假如他大着胆子再去,会一会青娘子,必然会有更稀奇的事情。可惜他的主意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