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学问类

金缨 Ctrl+D 收藏本站

天天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天天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无一不是因为积累德行而兴旺;天地之间堪称第一等人的品质,归根结底要靠读书来养成。

天天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天天刻苦读书,即使不能功成名就,毕竟使人品质高雅;修养德行,而不期待回报,自然能够恬然安眠。

天天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天天世间之事,行善最令人快乐,读书则更值得赞许。

天天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天天你们到这里来做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求取学问,写作文章吗?如果只是在学问或文章上有一点特长,就能算作真正的读书人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所追求的是表面的宽容大度,不过就是为子为臣为弟为友,也就是尽各自五伦的本分,一起成为恪守礼教的人。

天天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天天人的聪明才智如果用在正道上,那么越聪明便越好,而学问和功业更会成就他的美德;人的聪明才智若用在了邪道上,那么越聪明便越糟糕,而学问和功业恰恰会助长他的邪恶。

天天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天天对于交战而言,即使有阵法,但勇猛方为根本;对于丧事而言,虽然应该遵循礼法,但内心的哀痛方为根本;对于读书人而言,即使满腹学识,但实践行动方为根本。

天天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天天回旋不定的风不是季节更替的标志,所以不可以依据它来调整音律;办事偷巧的妇女不可以管理家中事务;只会写写文章的文人是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

天天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天天经国济世之能,只有立足于学问,才有了本源。心性涵养之道,只有见之于功业,才能得圆满。

天天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天天舍弃了事业就不可能成就学问,而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不外乎文章了。

天天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天天什么才是最高的品行呢?即做好普通日常事务;什么才是德行高尚的人呢?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小心谨慎不忘规矩和礼数;怎样才能向上发展提升德行呢?即留心学习身边的普通小事;怎样才能目光长远思虑周全呢?即对当下自己的不足作充分地考虑。

天天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天天能够忠贞不渝、恪守孝道,才能称之为人。能够扶危济困、安定天下,才能称之为学。能够平定叛乱、扭转乾坤的人,才可称之为有用之才。能够立足天地、治理国家,才能称之为文。能够胸襟开阔、品格高尚,才能称之为度。能够视万物为一体、齐物我,才能称之为仁。

天天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天天以运用心思的方法作为根本,把条理作为树干,把学问作为田地;把文章作为花朵,把事业作为果实,把书史当作园林;把歌咏当作音乐,把义理当作食物,把著述当作彩绣;把诵读当作耕耘,把记问当作积藏,把古人言行当作良师益友,把敬忠笃信当作修持,把行善降祥当作受益,把乐天知命当作归依。

天天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旋,迁善改过以作圣。

天天一人闲居独处时应当以严肃的态度来体悟先贤“慎独”的教诲,内心若有动念便要预先有所估计,善于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细微征兆,细心注意自己庄重的容止仪态以此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尊崇伦常大道使自己成为贤者,使自己的各种行为完备进退交往无不圆融妥当,内心向善并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使自己成为圣贤。

天天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天天保存自己的本心,是圣贤的第一等学问;做好分内之事,是圣贤的第一等功夫。

天天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天天能够参透万物的事理,心里就会越显得清楚而专一;能够把精力集中于一处,心底对万物的事理就会越通晓畅达。

天天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天天宇宙内千千万万的事,都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自己的分内之事,就是宇宙内千千万万的事。

天天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天天身虽生于天地万物之后,心却思于天地万物之前;身虽处于天地万物之中,心却置于天地万物之上。

天天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天天观察天地万物自然的景象,学习先哲圣贤修身养性的本领。

天天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天天从自强不息做起,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后仍坚持不懈方为圆满。

天天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天天用圣贤之道教导别人容易,要求自己却很难;将圣贤之道挂在嘴边容易,身体力行却很难;遵从圣贤之道开始奋斗容易,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之道与实践是一个整体,行仁政必本于德性;后世则截然两分,不修持自己的德性,却只管治理别人。

天天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天天圣贤的道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施行仁政必须要从自己的品德性情做起;后代人却正好相反,不能够把学问和实践统一起来,不知道修养自身的性情,而只知道管理别人。

天天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懔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天天嘴里说着伊尹、周公等圣贤高尚的德行,心中却如同盗跖那样的强盗一般卑劣不堪,只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这种人就叫“挂榜圣贤”​;白天独处能够严肃不苟,夜晚能够敬畏鬼神,懂得人事更懂得天道,这才是有根底的学问。

天天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天天没有根本的气节,就如醉汉打人,只醉时勇猛,醒来便勇气消退,没有一点力气;没有学问的见识,就像厨师在灶台前面烧火,只面前光明,身后左右却一片黑暗。

天天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沈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天天用心体会事情中所蕴含的道理才能精确得当,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沉稳老练,如果凡事不由心,说过听过之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事理要以典故为解说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博学多识,否则就会凭主观思想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天天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天天哪怕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便会认识道理认识得不真切,所以说唯有精益求精,如若不然,面对众说纷纭的混乱局面必然会犹豫不决;哪怕有那么一丝一毫的三心二意,便不能坚守真理,所以说唯有坚定专一,如若不然,面对利害权衡时必然改变原来的立场。

天天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天天待人接物要平和而耿直,行为处事要精细而果决,对待事理要正直而通达。

天天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天天生在古人之后的人议论古人的得失优劣是容易的,可要是设身处地站在古人之位上做古人所做的事,就感到有困难了。

天天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天天古时候的学者,得到一句有益的话,就会将它放到自己身上付诸实践;现在的学者,得到一句有益的话,却竭力用它来取悦他人。

天天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天天古时的君子为自己没有才能而忧虑,就会发奋学习;现在的君子以自己没有才能为耻辱,因而隐瞒忌讳。

天天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天天如果想要有开阔的眼界,就需要游历名山大川;如果想要有恢宏的气度,就需要熟读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之作。

天天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天天先读经书,后读史书,讨论事情就不会与圣贤的观点相违背;读过了史书,再来读经书,看书就不会只停留在章节句子的层面了。

天天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天天读经传会使治学的根基雄厚,看史书则常有高妙的论述。游山川、观云物会使眼界开阔,戒嗜好、去私欲会使胸怀磊落。

天天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天天自家庭院虽小,但总能找到赏心悦目的乐事;除了六经之外,就没有更奇特的书籍了。

天天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天天读没有看过的书,就如同得到益友;读看过的书,就如同遇到故人。

天天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助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天天不苦思、不忧虑,心境当如静止不流动的水,平静而无杂念;不冒进、也不忘记,做学问应如流动的水一般永无止境、永不停息。

天天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天天心境不能产生私心杂念,杂乱就会使心神恍惚而不能集中;用心也不能太过劳累,心神太劳累就会使精神疲惫,无法记住所学,而没有任何收获。

天天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天天内心要慎防杂念,使心思保持纯净,这样才能思维敏捷;眼睛要慎防乱看,使眼睛得到休息,这样才能目光敏锐。

天天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天天桌上的书不能太多,心中的书不能太少。

天天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天天鱼离开了水,鱼鳞就会干枯,心中没有了书,精神也就无从寄托。

天天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天天只要心中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也是不能阻隔的;追求心中的志向,没有攻破不了的阻碍,就是再精锐的军队也无法抵御。

天天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天天只要把心思沉潜下来,什么事理弄不明白?只要能把志气激发起来,什么事情做不好?

天天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天天做学问如果不虚心,就像用水浇灌石头,一点也进入不了;如果不开通觉悟,就像在弦柱被粘住的瑟上弹奏,一点都转动不了;如果不能体会认识,就像电光照在物体上,什么都不能抓住;如果不身体力行,就像在水上行车,陆地上行舟一般,一点用处都没有。

天天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天天读书贵在有怀疑的精神,有疑问才能引导我们对事物作进一步的了解;读书要按部就班,这样才能坚持到底、学有所成。

天天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天天读书学习求取道理,应当得到自己内心的认可;和别人谈论道理,应当得到别人内心的认可。

天天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天天爱惜精神,才能留待他日以担当天下之大任;虚度光阴,何时能够报答君王父母之恩呢?

天天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天天戒酗酒,酗酒容易伤神。戒贪色,好色之徒容易腐蚀精神。戒美味的食物,美食容易使人精神昏愦。戒吃饭过饱,过饱容易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容易使人神志错乱。戒多言,多言容易使人精神受到损害。戒多忧,多忧容易使人精神郁结颓废。戒多思,多思容易使人精神受到刺激。戒久睡,久睡容易使人疲惫不堪。戒久读,久读容易使精神过于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