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一、僖公二十五年,春天,周王的正月,丙午(二十)日,卫国国君姬毁灭亡了邢国。
毁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灭同姓也。
称了毁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认为他讨伐同宗灭亡同姓的行为不合正道。
二、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
二、夏天,四月,癸酉(十九)日,卫文公姬毁去世。
三、宋荡伯姬来逆妇。
三、宋国的荡伯姬来迎娶儿媳妇。
妇人既嫁不踰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其曰妇何也?缘姑言之之辞也。
已出嫁的妇女不能越过国境,而宋国的荡伯姬前来迎娶儿媳,这显然不合正道。经文称其为“妇”,为什么呢?因为是从婆婆的身份来说的话。
四、宋杀其大夫。
四、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
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
经文不称被杀大夫的名字和姓氏,因为他是孔子的祖辈,要尊重他。
五、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五、秋天,楚国人包围陈国,送顿国国君进入顿国。
纳者,内弗受也。围一事也,纳一事也,而遂言之,盖纳顿子者陈也。
“纳”指的是顿城人不接受的意思。包围是一件事,而送回国又是一件事,这两者却被前后连贯地提及。实际上,送顿国国君回国的是陈国。
六、葬卫文公。
六、安葬卫文公。
七、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七、冬天,十二月,癸亥(十二)日,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国的庆会盟,在洮地结成盟约。
莒无大夫,其曰莒庆何也?以公之会目之也。
莒国没有周天子册封的大夫,但经文提到莒庆,这是因为鲁僖公参与了会盟,因此使用了庆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