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西磁窑坞有农人妇,勇健如男子,辄为乡中排难解纷。与夫异县而居。夫家高苑,距淄百余里;偶一来,信宿便去。妇自赴颜山,贩陶器为业。有赢余,则施丐者,一夕与邻妇语,忽起曰“腹少微痛,想孽障欲离身也。”遂去。天明往探之,则见其肩荷酿酒巨瓮二,方将入门,随至其室,则有婴儿绷卧,骇问之,盖娩后已负重百里矣。故与北阉尼善,订为姊妹。后闻尼有秽行,忿然操杖,将往挞楚,众苦劝乃止。一日遇尼于途,遽批之。问:“何罪?”亦不答。拳石交施,至不能号,乃释而去。
县城西边磁窑坞有一个农人的妻子,她身体强健、勇敢无畏,行为举止像个男子,常常帮助乡里解决纠纷,与丈夫分居在两个县。她的丈夫家在高苑,离淄川县有一百多里,丈夫偶尔过来一次,住上两天就回去了。农妇自己前往颜山,以贩卖陶器为生。她做生意挣到钱后,常常施舍给乞讨的人。一天晚上,她正在和邻妇交谈,突然起身说:“我肚子有些痛,想来是这孽障要离开我的身子了。”于是便离开了。天亮后,邻妇去看她,看见她肩上挑着两只酿酒用的大罐子,刚要进门。跟随她进屋后,发现一个婴儿包裹着躺在那里。邻妇惊讶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分娩后已经背着重担走了上百里路。她曾与北庵的尼姑很要好,两人互认姐妹。后来听说尼姑的行为不检点,她便生气地拿着木棒要去打她,大家苦苦劝阻才没去成。一天,农妇在路上遇到了尼姑,立刻上前打了她一巴掌。尼姑问:“我有什么过错?”她也不回答,用拳头和石块一起打,一直打到尼姑叫不出声来,才放了她,自己走了。
异史氏曰:“世言女中丈夫,犹自知非丈夫也,妇并忘其为巾帼矣。其豪爽自快,与古剑仙无殊,毋亦其夫亦磨镜者流耶?”
异史氏说:世人说女中丈夫的时候,是自己知道不是丈夫,而这个农妇也忘了自己是巾帼女子了。农妇的豪放、直爽,与古代的剑仙没什么区别,是不是她的丈夫也是《聂隐娘》中的磨镜少年之类的人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