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有五年,春,叔孙婼如宋。
一、昭公二十五年,春天,鲁大夫叔孙婼到宋国去。
二、夏,叔倪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
二、夏天,鲁大夫叔倪和晋国大夫赵鞅、宋国大夫乐大心、卫国大夫北宫喜、郑国大夫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在黄父会面。
三、有鸜鹆来巢。
三、有鸜鹆来筑巢。
一有一亡曰有。来者,来中国也。鸜鹆穴者而曰巢。或曰,增之也。
有时有有时无叫做“有”。“来”,就是来鲁国的意思。鸜鹆是穴居的却说它筑巢,有人说,这是妄加的。
四、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四、秋天,七月,上辛(初三)日,举行了大雩之祭。季辛(二十三)日,又举行雩祭。
季者,有中之辞也。又,有继之辞也。
“季”,就是表示有中辛日的说法。“又”,就是表示又发生了的说法。
五、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
五、九月,乙亥(十二)日,鲁昭公流亡到齐国。鲁昭公驻扎在阳州。齐国国君在野井慰问鲁昭公。
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次,止也。吊失国曰唁,唁公不得入于鲁也。
“孙”的意思就是流亡,是避讳说出逃。“次”,就是临时停留的意思。慰问失去政权叫“唁”,是慰问鲁昭公不能进入鲁国。
六、冬,十月,戊辰,叔孙婼卒。
六、冬天,十月,戊辰(十一)日,鲁大夫叔孙婼去世。
七、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七、十一月,己亥(十三)日,宋国国君佐在曲棘去世。
防公也。
宋元公是为了替鲁昭公谋划。
八、十有二月,齐侯取郓。
八、十二月,齐国国君齐景公攻取郓地。
取,易辞也。内不言取,以其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取”,表示容易的说法。取得鲁国的地方不说“取”,因为他是为鲁昭公攻取的,所以说他很容易就攻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