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一、昭公二十六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安葬了宋元公。
二、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
二、三月,鲁昭公从齐国回来,居住在鲁国郓地。
公次于阳州,其曰至自齐何也?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居于郓者,公在外也。至自齐,道义不外公也。
鲁昭公驻扎在阳州,为什么经文提到他是从齐国回来呢?这是因为齐国国君曾会见鲁昭公,因此可以说他是从齐国归来的。提到“居于郓”,表明昭公在国都之外的居所。而“至自齐”则表明,从道德礼仪上不能排斥昭公。
三、夏,公围成。
三、夏天,鲁昭公包围成地。
非国不言围。所以言围者,以大公也。
不是国家不说“围”,之所以说“围”,是尊崇鲁昭公。
四、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
四、秋天,鲁昭公和齐国国君齐景公、莒国国君莒郊公、邾国国君邾庄公、杞国国君杞悼公在鄟陵会面,缔结盟约。
五、公至自会,居于郓。
五、鲁昭公从会盟地回来,居住在郓地。
六、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六、九月,庚申(初九)日,楚国国君熊居去世。
七、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七、冬天,十月,天王周敬王进入成周。周大夫尹氏、召伯、毛伯带着王子朝投奔楚国。
周有入无出也。远矣,非也。奔,直奔也。
对于周,只能说“入”,不能说“出”。逃得太远了,是在指责他们。“奔”,表示是径直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