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黄梅县汪可受能记三生:一世为秀才,读书僧寺。僧有牝马产骡驹,爱而夺之。后死,冥王稽籍,怒其贪暴,罚使为骡偿寺僧。既生,僧爱护之,欲死无间。稍长,辄思投身涧谷,又恐负豢养之恩,冥罚益甚,遂安之。数年孽满自毙。生一农人家。堕蓐能言,父母以为不祥,杀之,乃生汪秀才家。秀才近五旬,得男甚喜。汪生而了了,但忆前生以早言死,遂不敢言,至三四岁人皆以为哑。一日父方为文,适有友人过访,投笔出应客。汪入见父作,不觉技痒,代成之。父返见之,问:“何人来?”家人曰:“无之。”父大疑。次日故书一题置几上,旋出;少间即返,翳行悄步而入。则见儿伏案间,稿已数行,忽睹父至,不觉出声,跪求免死。父喜,握手曰:“吾家止汝一人,既能文,家门之幸也,何自匿为?”由是益教之读。少年成进士,官至大同巡抚。
在湖北黄梅县有一个名叫汪可受的人,他能够记得前三世的经历。第一世,他是一位秀才,在一座寺庙里读书。这座寺庙里的和尚养了一匹母马,生了一匹小骡子,汪可受非常喜欢,于是将它抢走了。在他死后,阎王检查了他的生死簿册,对他的贪婪行为感到愤怒,于是便让他转世为一匹骡子,偿还给寺里的和尚。当他转世为骡子后,和尚非常善待他,他想寻死但找不到机会。等到他长大后,他曾想跳进深谷,但又担心这样会辜负和尚对他的好意,担心在阴间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便安下心来好好干活。过了几年,他的罪孽偿还完了就死了,投生在一个农民的家里。他刚一出生就会说话,但父母以为他是怪物,于是将他杀死。然后他又转世为汪秀才的儿子。汪秀才年近五十,生下了一个男孩,非常高兴。汪可受一生下来就聪明懂事,但由于他前世因为说话太早而被杀,所以不敢开口说话。直到三四岁时,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哑巴。有一天,他的父亲正在写文章,恰巧有个朋友来拜访,于是他父亲放下笔去接待客人。汪可受走进书房,看到父亲未完成的文章,忍不住就代替父亲完成了它。当父亲回来发现文章已经完成时,他问:“谁来过?”家人回答:“没有人来。”父亲感到非常疑惑。第二天,父亲特意写了一个题目放在书桌上,然后出去了。过了一小会儿,返回来,蹑手蹑脚地走进书房,他发现儿子正伏在书桌上,文章已经写了几行。儿子突然看见父亲,不由得惊呼起来,跪在地上求父亲不要杀他。父亲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家只有你这一个儿子,你既然会写文章,这是我们家的福气啊,为什么要躲躲藏藏呢?”从此,汪秀才更加用心地教导儿子读书。汪可受少年时考中了进士,后来官至大同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