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一、宣公十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庚子(二十四)日,许昭公姜锡我去世。
二、丁未,蔡侯申卒。
二、丁未(二月初二)日,蔡文公姬申去世。
三、夏,葬许昭公。
三、夏天,安葬了许昭公姜锡我。
四、葬蔡文公。
四、安葬了蔡文公姬申。
五、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五、六月,癸卯日,发生日食。
六、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六、己未(六月十五)日,鲁宣公和晋景公、卫穆公、曹宣公、邾定公会面,在断道缔结盟约。
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同”,就是有共同之处,是共同排斥楚国。
七、秋,公至自会。
七、秋天,鲁宣公从会盟地回来告祭祖庙。
八、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经文提到“公弟叔肸”,是因为他被认为贤明。为什么经文认为他贤明呢?因为当鲁宣公杀害太子时,叔肸勇敢地指责了宣公。那么,他既然指责了宣公,为什么却没有离开鲁国呢?他回答道:“我们是兄弟,若离开鲁国,又能去哪里呢?”当宣公赠与他财物时,叔肸说自己的已经足够了。他靠编织鞋子换取食物,终身未曾食用宣公的赠物。君子认为他通晓兄弟之情,因此在《春秋》中获得了好评。
其曰公弟叔肸,贤之也。其贤之何也?宣弒而非之也。非之则胡为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与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君子以是为通恩也,以取贵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