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属暧昧,要思回护他,着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着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关乎他人隐私的事,要想着回避袒护,不应有一点揭发此事、借此攻击他人的想法;面对处于贫寒、家世低微的人,要想着以礼相待,不应有丝毫傲慢的态度。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如果有事情关系到他人一生的荣誉,即使亲眼所见,也不能说出去;如果一句话有损于自己敦厚的品格,那么即使在喝酒闲谈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说出来。
严著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严守自己的良心以抗拒外界诱惑,就像一团烈火一样,在遇到外界的污秽杂物时能将其焚毁;对于身边的人要心存宽容,就像一片阳光般使每人都能感到温暖。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对待自己应当从没有过错中寻找过错,不仅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还可以使自己免除灾祸;对待他人应当从过错中寻找正确的地方,不仅使自己心地宽厚,还可以解除相互之间的怨恨。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
事情发生后议论他人得失,如吹开皮上的毛寻找污垢一样刻意挑剔,完全不肯放松宽容,应该试着想象若自己处于此种局面,所为不一定能达到他人的万分之一;在旁观察并讨论他人的好坏优劣,对细微、隐秘的事情吹毛求疵,不留一丝余地,应该试着想象若自己受此种诋毁,不一定能安心平和地顺从承受。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遇到事情能够始终保持镇定自如,就算事乱如麻,最终也能分清头绪;待人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即使狡猾如同山鬼的人,也会对我们以诚相待。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诚实、从容不迫都能使人洞晓事理。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别人刚强好胜,我用柔弱退让战胜他。别人好用计谋,我用真诚感动他。别人意气用事,我用道理说服他。
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柔弱能战胜刚强,遇到初生的婴儿,孟贲和夏育也会失去刚勇;口讷能使善辩之人屈服,遇到不能说话的人,张仪与苏秦也会口拙词穷。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使天下有智慧的人感到困惑的,不是聪明而是愚钝;使天下有雄辩口才的人感到理屈词穷的,不是善辩者而是木讷的人;使天下勇敢的人折服的,不是勇猛而是怯弱。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
用忍耐之心了解天下的麻烦事,用淡泊之心平息天下的争斗。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如何平息诽谤?不用辩解即可;如何消除怨恨?不与他人争夺即可。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他人诽谤我,与其能与他辩解,不如能包容他;他人侮辱我,与其时刻提防,不如能够化解怨恨。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在是非争论的窝里,别人用嘴说,我就用耳朵听;在热闹的场所中,别人争着前进,我却向后退一步。
观世间极恶事,则一眚一慝,尽可优容;念古来极冤人,则一毁一辱,何须计较。
看到人间最坏的事,像一点责备、一件邪恶之事,尽可给予更多的宽容;想起古往今来那些蒙受冤屈之人,我们所遭遇的一些诽谤和侮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你有理,我无理,我忍让着你;你无理,我有理,我宽容着你。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能包容小人,才是胸怀宽广的人;能从点滴细微之处培养起来的德行,才是深厚高尚的德行。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算是君子,只看每件事情都愿意吃亏的人就是君子;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算是小人,只看每件事情都贪好便宜的人便是小人。
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
严于律己只有廉正最好,为人处世则是谦让最高尚。
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以仁义为本,以勤俭持家,以忍让接人待物。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嗜。
道路狭窄的地方,要留出一步让别人能够通行;美味佳肴,要留一些让别人有机会品尝。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承担难办的事,要有能力而不要有怨气;对待不易相处的人,要多用智慧而少说话。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贫民不可威也。
穷途末路的敌人不可以追赶,闪烁其词的话不可以深究,在贫苦的人面前不可耍威风。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诈恩人之状态。
最大的祸患是与他人无仇,但表面却是一副仇人似的言辞面色;最大的耻辱是不曾有恩于人,但却做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态。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施予恩惠最忌先多后少,彰显威严最忌先松后紧。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善于使用威严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施予恩惠的人不胡乱施舍。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宽厚的人不要过于宽厚,使他人有所依恃、得寸进尺;精明的人不应过于精明,使他人无地自容。
事有知其当变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当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驭之而已矣。
预料到事情有变化,但不得不顺其自然,善于及时补救就行了;知道有些人应该离开,但不得不用他,善于驾驭他就可以了。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轻易相信他人,轻易发怒,这是听人说话的最大忌讳;劝人做好事不能过于激烈、过于严厉,越是过激他越暴躁。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处理事情应当留有余地,劝人向善不可把话说尽。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在我有余力的时候向他人施与恩惠,便可以广大我的德行;交往时给他人留下余地、保有界限,就可以保全、维护情谊。
古人爱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恶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古人教导他人多发自爱意,因此他人易于改过自新,和我的关系也亲近,所以教导易于推行;现在的人教导他人多出自恶意,所以使人甘心自暴自弃,仇视教诲之人,则教育之言必不会被接受。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喜欢听他人的过失和缺点,不如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和缺点;喜欢说自己的长处,何不乐于说说别人的长处?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
听他所说的话,一定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这是选取人才的方法;学习他正确的话,不过问他的实际行动,这是向人学习优点的方法。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论定他人的错处,应当推求他的心意,不可以只拘泥于他的行迹;肯定他人的善处,应该依据他的实际言行,不必深入推究他的用心。
小人亦有好处,不可恶其人,并没其是;君子亦有过差,不可好其人,并饰其非。
小人也有优点,不能因讨厌小人,而将其优点一律抹杀;君子也有过错,不能因为喜欢君子,就把他的过错隐藏不提。
小人固当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
固然应当远离小人,但绝不能把他视为仇敌;固然应该亲近君子,但绝不能对其曲意奉承。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对待小人应当宽容大度,防范小人应当周密谨慎。
闻恶不可遽怒,恐为谗人泄忿;闻善不可就亲,恐引奸人进身。
听到丑恶的事不可以立刻发怒,恐怕会被爱进谗言的人利用来泄愤;听到好的事不可以立刻与其亲近,恐怕会招引奸诈之人借机靠近。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先去除私心,而后才可以处理好公事;先平息个人偏见,而后才可以听进他人的言论。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修身养性应以清心寡欲为关键,为人处事应以谨慎言行为重。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谈论他人的过错。
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人生路上遍布酒色陷阱,必须百般修行自己的身心才能成为经得住诱惑的铁汉;世界上充满是非纠纷,要像嘴上贴了三张封条那样说话谨慎,向太庙前的金人学习。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阔疏;狃于讦直者,发言多弊病。
爱好议论他人是非的人,省察自己常常粗心疏忽;习惯于攻击正人君子的人,说话常常有弊病。
人情每见一人,始以为可亲,久而厌生,又以为可恶;非明于理而复体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人情每处一境,始以为甚乐,久而厌生,又以为甚苦;非平其心而复济之以养,未有不思迁者。
人情常常如此:当初次见到某人的时候,总是感觉很亲切,时间长了便心生厌烦之感,甚至认为对方十分可恶,不是明白事理又能体察人情的人,必然会断绝交往;人情常常如此:每当身处某一境地时,开始总觉得很快乐,时间长了又厌倦起来,并感到十分苦恼,不是心平气和又不断修养德行的人,没有不想改变处境的。
观富贵人,当观其气概,如温厚和平者,则其荣必久,而其后必昌。观贫贱人,当观其度量,如宽宏坦荡者,则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观察富贵的人,应当观察他的气概,如果是温柔敦厚心气平和的人,那么他的富贵必定长久,他的后代也必定昌盛发达;观察贫贱的人,应当观察他的度量,如果是宽宏大度心地坦荡的人,那么他的福气好运必定会到来,他的家境也必定会富裕丰足。
宽厚之人,吾师以养量;缜密之人,吾师以炼识;慈惠之人,吾师以御下;俭约之人,吾师以居家;明通之人,吾师以生惠;质朴之人,吾师以藏拙;才智之人,吾师以应变;缄默之人,吾师以存神;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
宽厚的人,我向他学习修养气度;缜密的人,我向他学习精炼见识;慈善多恩的人,我向他学习领导下属;勤俭节约的人,我向他学习持家之道;明理通达的人,我向他学习获得智慧;朴实无华的人,我向他学习深藏不露;有才智的人,我向他学习随机应变;沉默少言的人,我向他学习存养精神;谦虚恭敬、善待下属的人,我向他学习亲近师友;博识强记的人,我向他学习增长见识。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居家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贵时看他所施予的人,显达时看他所推荐的人,窘迫时看他所不做的事,贫穷时看他所不取的行为。
取人之直恕其戆,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辩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
学习他人的直率,就要宽恕对方的憨厚;学习他人的朴实,就要宽恕对方的愚钝;学习他人的耿介,就要宽恕对方的狭窄;学习他人的恭敬,就要宽恕对方的疏漏;学习他人的口辩,就要宽恕对方的放肆;学习他人的诚信,就要宽恕他人的拘谨。
遇刚鲠人,须耐他戾气;遇俊逸人,须耐他妄气;遇朴厚人,须耐他滞气;遇佻达人,须耐他浮气。
遇到刚强耿直的人,要忍耐他的暴躁强横。遇到气度洒脱的人,要忍耐他的狂妄傲慢。遇到质朴憨厚的人,要忍耐他的愚钝呆板。遇到轻薄放荡的人,要忍耐他的轻浮不端。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他人小气急躁,我用宽宏大度来接受他;他人奸邪阴险,我以坦荡胸怀来应对。
奸人诈而好名,他行事有确似君子处;迂人执而不化,其决裂有甚于小人时。
狡诈之人虚伪而爱好名声,在做事时也的确有像君子的地方;迂执的人顽固不化,与他们的决裂有胜过与小人决裂的时候。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修养身心不能太洁白纯净,最好能容纳所有的污秽诟病;处事不能太过分明,最好能够包容所有的贤愚美丑。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择物而取之,安得别立宇宙,置此所舍之物?!人心之广,何人不容?使择人而好之,安有别个人心,复容所恶之人?!
世界之大,什么事物没有?假使先加以选择再取用,难道还要再另外创造一个世界,来容纳那些舍弃的事物吗?人心广阔,什么人不能包容?假使先加以选择再亲近,难道还有另外一颗心,再去容纳那些厌恶的人吗?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品德高尚的人,他的心性温和平静,见到的每个人都能发现可取之处,因此言语中所称许、认可的人很多;品德低劣的人,他的心性苛刻骄傲,见到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可憎恶的地方,因此眼中所鄙夷的人众多。
律己宜带秋风,处世须带春风。
律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严肃,为人处世要像春风拂面一样温暖。
善处身者,必善处世,不善处世,贼身者也;善处世者,必严修身,不严修身,媚世者也。
善于修身养性的人,必定善于处世,不善于处世的,就容易破坏对身心的培植;善于处世的人,必定严于修身养性,不严于修身的人,定是随波逐流的人。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焉。
我关爱他人而他人却不关爱我,我尊敬他人而他人却不尊敬我,作为君子一定要好好自我反省。我关爱他人他人也关爱我,我尊敬他人他人也尊敬我,作为君子要更加谨慎。
人若近贤良,譬如纸一张,以纸包兰麝,因香而得香;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鳖,因臭而得臭。
人如果接近贤良之人,就如一张纸,用纸包裹兰麝,纸也会因为兰麝的香气而获得香味;人如果靠近奸邪的朋友,就如同一根柳枝,用柳枝串鱼和鳖,柳枝也会因为鱼、鳖的腥臭变得难闻。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己知;人未己合,不可急与之合。
对不了解自己的人,不可以急于让其了解;对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不可以急于让他顺从自己的意见。
落落者难合,一合便不可离;欣欣者易亲,乍亲忽然成怨。
孤独的人难与之相交,一旦相交便不可分离;喜欢热闹的人容易亲近,贸然亲近也可能会突结仇怨。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能讨好我的人,也一定能加害我,所以应当留心防范;肯规劝我的人,也一定能帮助我,所以应当诚心信任。
出一个大伤元气进士,不如出一个能积阴德平民;交一个读破万卷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端人。
培养一个大肆伤害世人元气的进士,不如培养一个能够积攒阴德的平民百姓;结交一个精读万卷的邪恶之人,不如结交一个不认识一个字的品行端正的人。
无事时埋藏着许多小人,多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
太平无事的时候,隐藏的小人是不会露出真面目的;有事发生的时候,许多所谓的君子却被识破了。
一种人难悦亦难事,只是度量褊狭,不失为君子;一种人易事亦易悦,这是贪污软弱,不免为小人。
有些人既难以取悦又难以与其共事,他只是度量小,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就不是君子;有种人容易相处也容易取悦,但却贪污懦弱,这样的人归根结底还是小人。
大恶多从柔处伏,须防绵里之针;深雠常自爱中来,宜防刀头之蜜。
大的罪恶多隐藏在不易察觉的地方,要小心提防绵里藏针;深仇大恨常常自爱中产生,应当防范刀尖上的蜜糖。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雠,引我为不善者大雠。
给我恩惠的是小的恩德,引导我从善的才是大的恩情;伤害我的是小的仇怨,引诱我做恶事的是大的仇恨。
毋受小人私惠,受则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则怒不可救。
不接受小人的恩惠,一旦接受了就难以报答;不要冒犯士人的公愤,触犯了就难以平息挽救。
喜时说尽知心,到失欢须防发泄;恼时说尽伤心,恐再好自觉羞惭。
高兴的时候把知心话说尽,到交情破裂的时候就应防止对方以此泄愤;生气的时候什么话伤人说什么,小心和好时觉得羞愧。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柬。
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许诺给人东西,特别愤怒的时候不要与人交谈。
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顽劣的石头中隐匿着美玉;冷却的灰烬中埋藏着火星。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一个人静坐时要时常考虑自己的过失,闲谈时千万不要议论他人的缺陷。
对痴人莫说梦话,防所误也;见短人莫说矮话,避所忌也。
对痴迷之人不要胡言乱语,以防他被误导;对矮小之人不说不中听的话,以避免忌讳。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当面恭维他人,有见识的人未必真正高兴;背后议论他人过错,受到议论的人常常有刻骨铭心的怨恨。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责备他人的过错、缺点时,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教诲他人向善的时候,不应要求过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够施行。
互乡童子则进之,开其善也;阙党童子则抑之,勉其学也。
对于缺乏教养的孩童要教育他上进,开导他做好事;教养好的孩童要抑制他的骄横之气,以鼓励其再接再厉。
不可无不可一世之识,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总有些事是办不到的,这是世间常理;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这是雄心壮志。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有的事急于解决却弄不明白,也许从容不迫地处理就自然会明白了,不要因急躁而使问题加剧;有的人管理他却不服从,也许放任他反而自己就会顺服了,不要因过分急切而使他更加顽劣。
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敌其才,便可压倒;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敌其奇,便可破除。
遇到自恃有才华的人,不要与他争着夸耀才华,只要用敦厚的方法与他的才华抗衡,便能够压制他;遇到喜欢炫耀奇异之处的人,不要与他争着展示奇异,只要用普通的事物与他的奇异之处抗衡,便可以消除他的炫耀之心。
直道事人,虚衷御物。
用坦诚直率待人,用虚怀若谷之心驾驭万物。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为人处世岂能让人人都满意?但求无愧自己的良心。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不近人情世故,走到哪里都是危机四伏;不体察自然万物,一生就像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境。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自己的性情不可放任,应当用抑制的方法加以控制,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一个“忍”字;人民大众的性情不可违背,应当用顺应的方法加以调节,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一个“恕”字。
仇莫深于不体人之私,而又苦之;祸莫大于不讳人之短,而又讦之。
没有比不体谅他人的隐私、并利用他的隐私挖苦他更深远的仇恨了;没有比不避讳他人的缺陷、还针对其缺陷攻讦他更严重的祸患了。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侮辱别人太过分必定会反受其辱,伤害别人太过分必定会反受其害。
处富贵之时,要知贫贱的痛痒;值少壮之日,须念衰老的辛酸;入安乐之场,当体患难人景况;居旁观之地,要谅局内人苦心。
身处富贵的境地时,要知道贫苦人的感受;正值身强力壮的年纪时,要想到衰老后的心酸;平安快乐的时候,应当体恤患难人的景况;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一定要懂得局内人的苦心。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遇到事情时应替别人考虑,评论他人时要先反思自己。
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想要战胜他人的人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论他人的人要先评价自己,想要了解他人的人要先了解自己。
待人三自反,处世两如何。
与人相处要时刻反省自我,处世时要反复体察自己的行为。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对待富贵人不难做到有礼,但做到得体就比较困难了;对待贫贱人做到施恩容易,但做到以礼相待就比较困难了。
对愁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面对愁苦的人不要表现出欢喜,面对哭泣的人不要展露出笑容,面对不得志的人不要夸赞自己的成就。
见人背语,勿倾耳窃听;入人之室,勿侧目旁观;到人案头,勿信手乱翻。
看到别人在窃窃私语,不要侧耳偷听;进入他人的私人房间,不要左顾右盼;靠近他人的书案,不要随手乱翻。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处藏物之所。
不踏进没有人的房间,不接近是非之地,不停驻于藏有宝物的地方。
俗语近于市,纤语近于娼,诨语近于优。
低俗的话语接近于市井中人所说,纤细柔腻的话语接近于娼妓所说,嬉戏的话语接近于唱戏人所说。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闻小人言语,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寒沍凝胸。
听君子议论,如饮苦茶,苦涩过后,甘甜芳香充溢满口;听小人谄媚陪笑,如嚼白糖,爽口过后,寒冷冰冻之感郁结胸中。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凡是被外物战胜的人,都是内在修养不足;凡是被奸邪改变的人,都是自身正气不足。
存乎天者,于我无与也,穷通得丧,吾听之而已;存乎我者,于人无与也,毁誉是非,吾置之而已。
命由天定的事,自身无法参与干涉,穷困显达得失,我都听天由命;由自己决定的事,与别人没有什么关系,诋毁赞许,都是我自己该得的。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小人喜欢听到君子的过失,君子则耻于听到小人的恶行。
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
仰慕善行,不要问他为何行善,以免只偏重了谋划,而忽略了学习行善之念;救济穷困,不要询问他为何贫穷,以免产生憎恶之感,而泯灭了怜悯同情之心。
时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名立之士,当观其末路。
对时运不济、现势狼狈的人,应该探求他最初的想法;对功成名就的人,应该看他最终的结局。
踪多历乱,定有必不得已之私;言到支离,才是无可奈何之处。
经历了数不尽的苦难,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话还没有说完便戛然而止,这才是最无可奈何的表现。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恩惠不在大小,而在于它是否救济了处于困境中的人;怨恨不在多少,关键看它是否伤害到了别人的内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不要因为一点儿小小的不满就疏远最亲近的人,不要因为新近结下的仇怨就忘记了过去的恩情。
两悔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双方都互相帮助,就没有不能释怀的怨恨;双方都有心经营,就没有不相合的交情;双方都十分愤怒,就没有不会酿成的祸患。
古之名望相近则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则相妒。
古时候名望差不多的人能够友好相处,而今天名望相当的人却相互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