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摄生(附)

金缨 Ctrl+D 收藏本站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

注意天气变化,节制饮食,这是从身体上祛除疾病的方法。

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减少嗜好欲望,消除烦恼,这是从内心祛除疾病的方法。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减少思虑烦恼来调养心气,减少色欲来调养肾气,不轻举妄动来调养骨气,戒掉愤怒来调节肝气,饮食清淡来调节胃气,少些言语来调节精神,勤奋读书来培养胆气,顺应时令来调节元气。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忧愁则气血阻塞,愤怒则气血不畅,恐惧则气血亏虚,压抑则气血郁结,急切则气血耗损。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行走要徐缓而稳健;站立要立定而恭敬;坐着要端庄又平正;说话要低沉又和缓。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

心神要平静,骨骼体力要运动。

胸怀欲开,筋骸欲硬。

心胸要开阔,筋骨要强健。

脊梁欲直,肠胃欲净。

脊梁要挺直,肠胃要清洁。

舌端欲卷,脚跟欲定。

舌尖要卷起,脚跟要稳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耳目要清静,精神要端正。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经常静坐使心思得到收敛,少贪杯好色使内心得到清静,去除欲望使内心得到修养,体会历代古训使内心受到警醒,感悟至理名言使内心变得明朗。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将宠辱得失置之度外,则肝自宁;或动或静都谨慎对待,则心自静。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饮食有所节制,则脾自安。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调节呼吸少言语,则肺自保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淡泊少欲,则肾气自足。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道是从安静中悟得的,德是从卑微谦让中培养来的,福是从贫穷廉洁中得来的,命是在和平顺畅中保全的。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天地万物不可一日无生机勃勃之气,人心中不可一日无积极乐观之态度。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质朴愚拙可以使人少犯过错,三思而行可以使人免于后悔,谦虚退让可以使人远离灾祸,居于人下可以使人积累福气,淡泊宁静可以使人长寿。

毋以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

不要让虚妄之心戕害了自己的本心,不要让外在的因素损伤了自己的元气。

拂意处要遣得过,清苦日要守得过。

处境不顺时要排遣得了,日子清苦时要坚持得住。

非理来要受得过,忿怒时要耐得过,嗜欲生要忍得过。

遭遇意外时要承受得起,怒气冲天时要忍耐得下,欲望萌生时要克制得住。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言语知分寸、有节制,则过失少;行为知分寸、有节制,则悔恨少。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爱慕知分寸、有节制,则谋求少;快乐知分寸、有节制,则祸患少。

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饮食知分寸、有节制,则疾病少。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都知道说话可以表现自己的品德,但不知道谨慎的言语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人都知道饮食可以养育生命,但不知道节制饮食可以保养身体。

闹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喧闹时锻炼内心,安静时养护内心,静坐时坚守内心,行动时检查内心,说话时反省内心,做事时控制内心。

荣枯倚伏,寸田自开惠逆,何须历问塞翁;修短参差,四体自造彭殇,似难专咎司命!

盛衰祸福互相依存,顺境逆境皆源自内心,何必事事询问智者;寿命长短不齐,寿夭都是自己身体决定的,似乎没理由去怪罪天神。

节欲以驱二竖,修身以屈三彭,安贫以听五鬼,息机以弭六贼。

节制欲念,来驱除疾病;修养身心,来降服三尸;安贫乐道,听凭五鬼;摒除机巧,来消弭六贼。

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

衰败后忍受的罪孽,都是因强盛时不知修持而造成的。

老来疾病,都是壮年招的。

老年后的体弱多病,都是因年轻时不知保养而落下的。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

败坏德行的事有很多,而酗酒之人的德行必定败坏。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伤害身体的事有很多,而好色之人的身体必定损伤。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

树木有根才会繁荣,如果根部腐坏,树木就会枯萎。

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

鱼有水才能存活,如果水干涸了,鱼就会死。

灯有膏则明,膏尽则灭。

灯有油才能照明,油尽则灯灭。

人有真精,保之则寿,戕之则妖。

人有真精神,保养则长寿,伤害则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