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十二·老龙船户

蒲松龄 Ctrl+D 收藏本站

朱公徽荫巡抚粤东时,往来商旅,多告无头冤状。千里行人,死不见尸,数客同游,全无音信,积案累累,莫可究诘。初告,有司尚发牒行缉;迨投状既多,竟置不问。公莅任,历稽旧案,状中称死者不下百余,其千里无主,更不知凡几。公骇异恻怛,筹思废寝。遍访僚属,迄少方略。于是洁诚熏沐,致檄城隍之神。已而斋寝,恍惚见一官僚搢笏而入。问:“何官?”答云:“城隍刘某。”“将何言?”曰:“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言已而退。既醒,隐谜不解。辗转终宵,忽悟曰:“垂雪者,老也;生云者,龙也;水上木为船;壁上门为户:岂非‘老龙船户’耶!”盖省之东北,曰小岭,曰蓝关,源自老龙津以达南海,每由此入粤。公遣武弁,密授机谋,捉龙津驾舟者,次第擒获五十余名,皆不械而服。盖此等贼以舟渡为名,赚客登舟,或投蒙药,或烧闷香,致客沉迷不醒,而后剖腹纳石以沉水底。冤惨极矣!自昭雪后,遐迩欢腾,谣涌成集焉。

朱徽荫先生担任广东巡抚期间,经常有来自各地的商人前来诉说一些离奇的冤案。有些人是千里迢迢出行却死无踪迹;有些则是一同外出后音信全无。这些案子积累成山,无法得知真相。刚开始上报时,官府还发布命令要抓捕凶手,但随着类似案件的增多,官府也渐渐置之不理了。朱徽荫上任后,开始逐一核查之前的案子,发现报告中死亡的人数已超过一百,至于那些千里之外失踪的人,更不知道有多少人。朱徽荫十分震惊,心中很是忧伤,百般思索,甚至陷入了废寝忘食的境地,但无论他询问同僚还是下属,都无法得到解决之道。于是,朱徽荫虔诚地进行沐浴斋戒,向城隍神祈求解决案件的良策。他完成祭祀后,在斋房中入睡,恍恍惚惚看见一个官员,腰带里插着笏板走了进来。朱徽荫问道:“你是哪位官员?”那人答道:“我是刘城隍。”“你有何指示?”刘城隍答道:“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说完便消失了。朱徽荫醒来后意识到这是暗语,但一时无法理解。他辗转反侧,整夜思索,忽然恍然大悟:“‘垂雪’就是‘老’字;能够生云的,是‘龙’;漂在水上的木头,是‘船’;壁上开门,是‘户’。这不就是‘老龙船户’四个字吗?”原来,在广东省的东北部,有两条河分别叫小岭和蓝关,由老龙津发源,流入南海,北方的客人经常从这里进入广东。朱徽荫于是派出武官,秘密教导他们一些策略,捉拿龙津驾船的船夫,先后捉拿了五十多名,都不用上刑就供认不讳。原来这些水贼打着撑船摆渡的名义,欺骗客人上船,或下蒙汗药,或是烧闷香,使客人昏迷不醒,然后剖开他们的肚子,塞进石头,将他们沉到水底。真是悲惨到极点!自从这些无头冤案昭雪以后,远近一片欢腾,赞颂朱徽荫的诗文都能编成了文集。

  异史氏曰:“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公至则鬼神效灵,覆盆俱照,何其异哉!然公非有四目两口,不过痌瘝之念,积于中者至耳。彼巍巍然,出则刀戟横路,入则兰麝熏心,尊优虽至,究何异于老龙船户哉!”

异史氏说:将人剖开肚子,塞上石头,沉入河底的残忍行径,实在是太过凄惨冤屈了;而那些宛如木头人般冷漠的官员们,则似乎毫不在乎百姓的疾苦,这种情况难道只存在于广东吗?朱徽荫先生一到任,鬼神就显灵,冤案得以昭雪,这是何等的神奇啊!但朱先生并非具有四只眼睛、两张嘴的超凡之人,只是他的胸中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无比关怀。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官们,出门时总有荷刀扛戟的卫兵护卫,家中则弥漫着兰麝的香味,尽管地位崇高至极,但归根结底,他们与老龙船户又有何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