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

译文: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注释:我:指作者自己。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赏析:此句诗人将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却拿“三百石”俸禄,所以更有羞愧之情,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创作背景

赏析二

简析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