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洛阳吹起那离别的风,龙门的烟霭似将你我间密切的来往断隔。
冬天的枯枝,在朔风中瑟瑟颤动;晚烟凝映云天,呈现紫色。
你独自骑着马行走在寒霜枯草间。
我倚靠着栏杆,满目清然,能否凭借着风,把我两行热泪奉送到你的面前。
注释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人。元和元年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之职。与韩愈友。
龙门:在洛阳南,属绛州。《吕氏春秋》载,禹凿龙门,河始南流。
晚紫:紫色晚烟也。
绿衣:唐代官制,七品以上着绿服。时皇甫湜为侍御史。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以风烟起笔,营造出离别时的萧瑟氛围;颔联通过对冬日树木的描写及天边晚霞的映衬,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节的寒冷与孤寂;颈联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尾联情感达到高潮,诗人凭轩流泪,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与对过往的怀念。全诗意境凄美,具有无限伤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