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出自唐代杜牧的《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译文: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

注释:“睫在”句:用比喻批评白居易评价不公,发现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

赏析:此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诗人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角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创作背景

简析

杜牧

杜-(公元803-约852年),字-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