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出自唐代张籍的《凉州词三首·其三

译文: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注释: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赏析:此句写景抒情,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渲染出景象的荒凉萧瑟,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诗人不禁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赏析

简析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