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译文
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注释
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栉比:像疏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郁郁:繁盛的样子。
洞房:深邃的内室。
虚且迥: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
红药:即芍药花。
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
将:传达的意思。
直:就。
奉诚园: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以豪奢著名。
参考资料: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62页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179-182页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当时白居易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的制度受到破坏,宦官将帅们竞相追求奢华,亭馆第舍的建设都要搞到力穷才罢休,当时称为“木妖”。达官贵人的豪华宅第自然是建筑在对人民残酷榨取的基础上的,因此白居易怀着痛愤的心情,对于这种恶劣风气写诗进行暴露和讽刺。
参考资料:
龚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
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三首。此诗通过对权贵们的豪华宅第及豪奢生活的描绘,揭露和抨击了安史之乱后唐朝上层社会的奢侈风气。
唐代中叶,达官贵人奢侈成性,动辄大兴土木营造园第的行径对百姓造成了灾难。作者心系百姓的困苦,在诗中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认为兴建豪宅的钱最好用于救济贫民,宅地与荣耀的不朽是不可能的:“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当年马燧的豪华宅第,如今已是废弃的奉诚园,荣华瞬息,转眼成空。这对那些窃居高位、聚敛财富的权豪势要之家,的确是当头棒喝。
此诗劝有钱人不要大兴土木,建造园林;不如把钱财用于拯救穷贱人。身为朝廷大臣不思躬身节俭,却竞相攀比,广造豪宅,完全不顾人民的饥寒困苦,竟异想天开想“保千年”富贵。作者对这些达官贵人极为愤慨,对他们的嘲讽抨击完全不留情面,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前半描绘宅第,简约明快;后半转入批判,直率尖锐。感情悲愤沉郁,最后屋句的责问一气之下,极有力量。
参考资料: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龚克昌 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
《伤大宅》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对权贵们的豪华宅第及豪奢生活的描绘,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深刻反映出中唐时期整个统治阶层享乐腐化、不思进取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感情悲愤沉郁,其间责问一气直下,极有力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