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太阳从大地缓缓升起,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从远天之外涌来。
注释:地中出:从平地升起。
赏析:诗人将“白日”、”黄河’”对举,写出“白日”喷薄而上的动态和黄河源远流长的形象,在寥廓苍茫之中给读者以壮丽多彩的感觉。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中国唐代诗人、才子。张蠙多次参加科举而不中,至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始登进士第,已年近五旬。官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遂居蜀。王建开国后,拜为膳部员外郎。终金堂令。张蠙与当时诗人许棠、张乔、郑谷等9人齐名诗坛,并称“咸通十哲”,亦是“九华四俊”之一。诗风多受贾岛影响,精于锤炼,注重苦吟,诗作中有同情社会底层的一面,更多地流露出对个人遭际的抱怨。入蜀后生活较为安逸,致使晚期诗风趋向纤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