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出自唐代韩愈的《杂说四·马说

译文: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注释:故:因此。虽:虽然。名:名贵的。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以:用。称:出名。

赏析:此句以马为喻,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悲哀,以及识别与珍惜人才的重要性。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主题

常考题型

展开阅读全文 ∨

理解评述

常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文体介绍

鉴赏

层次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

整体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8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