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日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注释: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草未凋: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赏析:诗人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隐隐透出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简析

杜牧

杜-(公元803-约852年),字-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