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译文
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秋冬时节)湖面因为寒冷凝结,如同一匹白绢一般。等到春夏季节,九条河流发水以后才有(眼前)的湖面。但是,这九条河流发水的时候,长江也正发大水。九条河流之水奔腾浩荡,直奔浔阳;而长江的波浪如同卷起的白雪,声音如同雷声轰鸣,仿佛从九天上飞流直下。竭尽那九条河流的正涨潮的势头,不足以抵挡长江旁溢的波浪。这九条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紧衣服一样不敢和长江争雄。九条河流越退却,长江越进逼,原来的那些坑洞、狭窄的地方根本不能承受长江的冲击,开始涨满潮水成为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湖。清丽世界,摇撼天地八九百里。而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楼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炉,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从君山上的酒香亭、朗吟亭上远望洞庭湖,见到的水面最大,所以只因千里茫茫的一个大山谷里水面远接天边,日光沐浴其中为奇妙。岳阳楼见到的水面稍窄,前面能看到长江北岸,正好必须以君山的妖媚来文饰它的不足(丑陋),何况江湖在此交汇的气势,如果没有一座山来包容,只是莽莽洪流,又有什么意趣呢?所以楼的气势,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像白色丝绢一样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注释
涸:失去水而干枯。
匹练:白绢。
皓淼:水面广阔。
敛衽:指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窦:孔;洞。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壑:深沟。
诎:缩短。
莽莽:广阔。
堞: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
炮车:状如炮车般的。
泫(xuàn):流泪。
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
增堞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卒。
耗国:耗费国家资财。
束发: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
皤(pó):白。
袁中道四十岁以前,主攻举子业,却屡困科场。在遭受了诸多变故之后,袁中道晚年酷爱山水之情反而超过以往,但却是另一番心境。他欲移情自然,忘却尘世悲苦,因此后期的山水情怀中含有怡情、超脱又归于冷寂的韵味。万历三十九年(1611)春天,袁中道泛舟洞庭湖,随后登上岳阳楼,只见水天相接,群峰环绕,樯帆点点。这湖光山色,触发起他的身世之感,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
王先霈等编撰. 中国历代美文精典[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589-592.
吴调公主编;王骧, 马传生, 孙润祥选注. 公安三袁选集[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8:340-343.
谢忆梅.袁中道——性灵中的疏狂、隐逸[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02):16-19.
田军等主编. 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1:1127.
自从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应滕子京的请求作了《岳阳楼记》,后代文人到此便不敢轻易动笔,常常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叹。袁中道写《游岳阳楼记》,只好尽量避过前人已有的笔墨,另寻可以驰骋自己才思的新径。
作者在开篇就明确点出枯水季节的洞庭湖并不怎样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确实有点煞风景,但是有了散文的写实性和知识性趣味。然后,作者改变描写角度,不再重复渲染洞庭湖的四时景色,而是重点展示洞庭湖容纳百川的气概,并以“九水始若屏息裣衽,而不敢与之争”作为长江的陪衬,突出写长江从天而降、咄咄逼进的气势,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洞庭的壮美。作者极写江湖交会的壮观景象。“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个字,可以使读者联想到“湖水方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以及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对洞庭湖、青草湖的咏歌。
接着,作者又写君山与岳阳楼相辅相匹,指点读者用画家经营布置的结构眼光,多角度地欣赏此地胜景。作者便继续分析,准确回答了造成如此盛大的水势的原因: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才有了湖的规模;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从而使水面扩大,才有“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的景象;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作者由此得出结论: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散文的描绘,功力在于有具体的时间气候(“风日清和”),有特殊的船只(“小舫”),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如蝇头细字”)。除了用流畅的笔调描写洞庭湖变幻莫测的优美景致之外,此文还细致地刻画了作者情因景移的心理变化过程:起先是“风日清和,湖平于熨……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亦甚雄快”,后来风云变幻“湖浪奔腾,雪山汹涌……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从这里开始,作者要表现的重点,已经不是洞庭湖的特点,而是自己的感兴了。面对外界风景的幻变,他竟然能够纵情大哭,这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确实出人意料。这不仅证明他放任性情,而且还放纵性灵。
也正因此时心境的改变,让作者想起了被贬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曾在庆典时意欲大哭,从而产生了不尽的感慨。他始终认为滕子京不当哭,因为他此时已是朝廷出名的谏官,在地方也是有名的将帅,而且还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作为知心好友;同时他到巴陵后政绩斐然,不久即可提拔回朝任职,“有何可哭?”然而比照自己,年过四十,头发已白,至今还未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又加之遭逢兄长病故,致使今日孤身天涯、寒雁一影,这才是真正值得大哭一场的。所以,此时他的哭,既是在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在为个人的政治命运与不幸遭遇而哭。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特质,充分体现出了他“独抒性灵”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站在落寞文人的角度阐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为自己的功业难成、玄鬓已皤而愀然兴悲,反映了忧患意识与身世之感的交织,与范仲淹的胸怀韬略事业有成相比,自然别有一番意味。袁中道的经历、地位与屡经征戍之苦、宦途险恶的范仲淹不同,胸襟也无法比拟,他所有的只是一介寒士落魄之感。不过,这悲凉虽是微末,却是一点真情,所以,也还是有其动人之处。虽然是描写同一对象和议论同一主题,但由于作者注意把握自己的个性,所以文章的描写和议论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感受。
参考资料:
王先霈等编撰. 中国历代美文精典[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589-592.
熊礼汇等选注. 明清散文集萃[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195-197.
孙绍振著. 月迷津渡 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307-309.
黄明和著. 仰望奇峰[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5:380.
《游岳阳楼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先描写洞庭湖容纳百川的壮美景象,点出洞庭湖的奇特之处;接写君山与岳阳楼相辅相匹,并以岳阳楼为观景点多角度地欣赏洞庭湖的胜景;继写洞庭湖上风景变幻引起作者的情绪变化;最后联想到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官场失意而在庆典上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照,从而抒发了壮志难酬、孤身天涯的深切悲愁。全篇感情自然流露,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别具一格;作者敢哭敢笑,敢于表达自由的性灵,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蔚为风气的时代,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