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出自唐代李端的《听筝

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注释:鸣筝:弹奏筝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柱:定弦调音的短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赏析:此句写美人弹筝的情景,“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写得婉转细腻。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简析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