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出自唐代杜甫的《悲陈陶

译文: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里慷慨阵亡。

注释:旷:一作“广”。清:一作“晴”。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赏析:此句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渲染出“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表达了对“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惨剧的沉重哀悼。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简析

赏析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