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蔷薇花沾着点点清露,圆圆的荷叶上贮满雨滴,菊花上结满一层秋霜,凄冷的庭院里香气弥漫。梅花梢上月亮斜挂,人影孤孤单单的,可恨薄情的人辜负了四季的美好时光。
注释
蔷薇、荷叶、菊花:分别代表春天、夏天、秋天。
四时辜负:指辜负了四季的美好时光。
马致远“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共二十三首,内容都是言情,见于《阳春白雪》,这支小令是其中的第二十一首。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此曲以景入情,通过对“蔷薇”“荷花”“菊花”“梅花”这些标志四季的花和“露水”“夏雨”“秋霜”“梅影”四季景物的变化,表明女主人公一年四季始终盼望着情人或丈夫归来,却最终毫无结果,因而怨恨对方的负恩薄幸。小令把女主人公的心情描写得异常生动真切,极富情致。“蔷薇露”展现出晶莹剔透的露珠蓍薇花上滚动的美好画面。这些露珠像是女子的眼泪,孤单地落在蔷薇上。在蔷薇花面前,女子孤单地等自己的爱人,她感受不到花的美丽,只有孤寂伤感。“荷叶雨”,在古典诗词中,荷与雨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晏殊《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过去频回首。”如同小伞的荷叶上贮满雨滴,雨滴滚动在荷叶之间。但如此美景,也同样无法让女子感到喜悦。“菊花霜冷香庭户”,秋霜冷寂只有菊花香溢,整个环境给人呈现出一幅清冷的景象,让人感到女子的孤苦,不知她是不是和李清照一样,在深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梅梢月斜人影孤”,夜月斜落梅梢,人影茕茕孑立。古人写梅,常用月黄昏来映衬,从而营造出朦胧清幽、清雅超逸的意境,烘托梅花神清秀、高洁端庄的气质。在这样的夜,如果男主人公出现,女主人公会是多么的惊喜?而男主人公就像现代作家沈从文《边城》中的傩送一样,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这样的等待到底是不是无谓的等待,这样的男人是不是值得等待?负心薄情的他在消耗着别人的生命。而痴情的女子等不到自己的幸福,只有长夜漫漫和形单影只。女子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恨薄情四时辜负”,怨恨薄情的心上人不来陪伴自己空辜负了这春夏秋冬四时的良辰美景。作者巧妙地将四时的景物和女主角的心境结合起来,通过“蔷薇花”等众多意象,向读者描绘出一幅女子苦苦思念情郎的图画,让人不禁对女子的相思感到伤感,对她孤苦的命运感到同情。
参考资料: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此曲从四季景物的变化说明女子一直盼望着情人或丈夫,从春天盼到夏天,从夏天盼到秋天,从秋天盼到冬天,最终毫无结果,因而怨恨对方的辜恩薄幸。全曲以景入情,巧妙地将四时的景物和女子的心境结合起来,通过“蔷薇花”等众多意象,描绘出一幅女子苦苦思念情郎的图画,描写异常生动、真切,极富情致。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