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何时才能忘却追逐功名。

注释: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

赏析:“长恨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句,词人在政治上受大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带有深沉的感情,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创作背景

简析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