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赏析:此句描写了钱塘江涨潮的壮阔之景,诗人观自然辽阔之景,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表明一时的挫折并不能改变革新者驱除积弊、造福苍生的社会理想。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及注释

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创作背景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