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译文
谁来怜悯我即将面临的贬谪和外放的困境呢?只有歙州太守卢中永特意送来的一壶名酒。
一饮而尽,仿佛看透了世间的是非曲直,如同梦境一般。曾经的身世浮沉、痛苦经历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醉醺醺的,像嵇康一样疏懒,不受礼法的约束。昏昏沉沉的,更增添了像宁武子那样装傻的想法。
感念卢中承在这萧瑟的秋天里惦念自己并送来美酒,看着夹溪而生的红蓼映衬着那凋零的风蒲,感慨万千。
注释
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
名酝:名酒。会昌二年,杜牧无故陷入牛李党争中,因幸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本诗写于此时。
嵇康:仕魏为中散大夫。嗜酒,工诗文,谓己“性复疏懒”。
兀兀:昏沉貌。
宁武:卫国大夫,谥武。《论语“公治长》:“子日: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风蒲: 蒲柳。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道出穷途末路的困顿,唯有太守赠酒,带来一丝慰藉;颔联将过往经历比作一场梦境,身世浮沉仿佛不复存在,是自遣之语;颈联以嵇康之懒与宁武之愚自比,说自己也只好借酒消愁、不拘世俗;尾联再提赠酒之恩,以秋日美景作结,既表达对友人关怀的感激,又寓含悲秋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复杂幽微的身世之感。
杜-(公元803-约852年),字-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