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
采桑淇洧间,还戏上宫阁。
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
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
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萼。
是节最喧妍,佳服又新烁。
敛叹对回涂,扬歌弄场藿。
抽琴试伫思,荐珮果成托。
承君郢中美,服义久心诺。
卫风古愉艳,郑俗旧浮薄。
虚愿悲渡湘,空赋笑瀍洛。
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
君其且调弦,桂酒妾行酌。
译文
晚春三月梅子开始坠落,妇女们紧张地从事采桑养蚕的劳作。
她们在淇水、洧水之间采摘桑叶,归来后又游戏在上宫的楼阁。
早上的蒲草已在阴暗的水下生了结,晚上的竹子也已裂开了竹壳。
茫茫的雾气弥漫香闺,和乐的景象充满帷帐中每个角落。
初生的燕子追逐着草上的小虫,倾巢的蜜蜂紧附着花萼。
这样的节气景物最为热闹艳丽,妇女们的服饰鲜艳美丽亮光闪烁。
怀着钦慕赞叹踏上归家的路,唱着歌怀想伊人玩弄着园中的葵藿。
拿起琴试一试抒发自己的情思,弹奏起《汉广》神女进献珮玉情爱有了寄托。
承蒙你示爱时歌唱弹奏的美好,我感服你的情义心中早已许诺。
古代卫地的民风欢乐华丽,旧时郑地的民俗浮艳轻薄。
我为湘君、湘夫人相恋但不能相聚而生悲,也笑曹植与洛水之神宓妃相爱而不能结合。
光辉灿烂的青春岁月很难再重返,澎湃的热情究竟为什么会干涸?
希望你暂且调一调琴弦,让我献上一壶桂花酒请你细细斟酌。
注释
采桑诗:在《乐府诗集》中,这首诗收入《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采桑》。
季春:春季三个月中最后一个月,即三月。
梅始落:梅子开始坠落。《诗经·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待嫁女子见梅子落地而引起青春将逝的感伤。
女工:一作“工女”。
蚕作:采桑养蚕等劳作。
淇洧(wěi):淇水和洧水,先秦时代淇水属卫国,洧水属郑国,均在今河南。《诗经·郑风》有《溱洧》篇,写青年男女在水边游观嬉戏。
上宫阁:楼阁名。《诗经·鄘风·桑中》有“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之句。
蒲:水草。《续述征记》说,岛常沉湖中,有九十台,皆生结蒲。云秦始皇游此台,结蒲系马,自此蒲生则结。
篁(huáng):竹。
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蔼蔼:昏暗的样子。
融融:和乐的样子。
拾(shè):通“涉”。
花萼(è):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萼,一作“药”。
是:一作“景”。
烁(shuò):光亮的样子。
敛:一作“钦”,一作“绵”。
回:一作“迥”。
涂:同“途”。
场:圃,菜园。
藿(huò):豆叶,也泛指草本的嫩苗。《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抽:一作“㨨”。
伫:一作“抒”,一作“纾”。
荐珮:进献珮玉。《列仙传》说,江妃(扬子江神女)二女游于江滨,逢郑交甫,遂解珮与之。交甫受珮而去,数十步,怀中无珮,女亦不见。《诗经·周南·汉广》歌咏其事。
托:寄托。
郢中美:指歌唱弹奏之美。宋玉《对楚王问》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服义:服膺正义,感服其正义。
卫风:卫地的风俗。《诗经》中《邶风》《鄘风》《卫风》都是卫地的民歌,其中多情歌。
愉艳:欢乐华丽。
郑俗:郑地的风俗。《诗经》中《郑风》是郑地的民歌,其中情歌也很多。
浮薄:轻浮,轻薄。
虚:一作“灵”。
悲渡湘:悲吊湘水之神湘君和湘夫人。《楚辞·九歌》有《湘君》《湘夫人》,写他们相恋但不能相聚的惆怅。
空:一作“宓”。
瀍(chán)洛:瀍水和洛水,由于瀍水流入洛水,这里指洛水,也指洛水之神宓妃。曹植有《洛神赋》,写他与洛水之神宓妃之间(神人之间)的真挚爱情,但最终因无法结合而含恨分离。
盛明:指生机盎然、光辉灿烂的美好日子。
渊意:盛情。
涸(hé):水干竭。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又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弛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
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