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译文
眼前珠碎心如焚,世外花凋又在春。
心头之恨尚未消,摧折仍是掌中身。
前有哀愁后有感,悲绝无泪可沾巾。
艳质丽人芳香树,浮危之道略相同。
正悲春日树花落,又苦寒雨伤根丛。
盛季繁茂今何在?世事飘零已成空。
茫茫宇宙无问处,悠悠千载辞东风。
注释
珠碎:比喻儿子夭折。
花凋:指昭惠后之死。
掌中身:这里指大周后娥皇。娥皇善歌舞,通音律,故以“掌中身”喻之,意谓体态轻盈,可在手掌上舞蹈。
玉笥(sì):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
香奁(lián):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
前哀:指李煜次子早夭。将:连词,与,共。
后感:指大周后新卒。
艳质:艳美的资质。古时常用来指代美人,这里指大周后。
芳树:泛指嘉木。这里指代李煜次子仲宣。
浮:过甚。危:凶危。
雨伤丛:喻昭惠后早逝。丛,花丛。
秾(nóng)丽:艳丽。
飘零:木叶坠落离散,比喻身世坎坷多难。
沉沉:深邃的样子。
谢:辞别。
参考资料:
刘孝严 注译.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2242-44
张玖青 编著.李煜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08月第2版:8-10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6 隋唐五代诗观止 (下册).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14
《全唐诗》于题目下有注: “宣城公仲宣,后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遂至于殂。故后主挽辞,并其母子悼之。”由此可知,二诗是诗人为悼念儿子瑞保与妻子昭惠周后二人而作,是一组合悼诗。瑞保与昭惠卒于乾德二年(964年),这两首诗创作于此后不久。
参考资料:
王晓枫 解评.李煜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112-116
这组合悼诗共二首,内容上,第一首重在写诗人遭遇死亡的生者悲痛,第二首则着重抒写诗人独自存活的生命哀伤。
第一首开篇即以珍珠喻爱子、春花喻娇妻。说“眼前”,是回忆孩子绕膝弄戏的情景,而此时无复再见;称“世外”是妻子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而此刻真的去了世外;因以“珠碎”与“花凋”写出自己的无限痛惜,而“碎”与“凋”也同样指自己的心。一联十字,内蕴深刻,字字舍情。
次联抒写失子之痛尚未平复,妻亡之祸又接踵而至。诗人妻子卧病之时,夫妇二人儿子的突然得疾而过世,诗人怕加重妻子的病情,非但不敢言及此事,甚至也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将痛失爱子的悲伤深深地藏在心底里,在妻子的病榻之前,温语劝慰,一如既往,只能在兀然独坐时默默地流泪。由此来体会此联中的“心里恨”三字,表面上下得很平常,其实是泣血之诉,藏含着无尽的辛酸与悲苦。
第三联转而写物,却是物是人非。药犹在笥,爱子已去;香奁依旧,爱妻已亡。室内弥漫的药味,奁上薄薄的灰尘,在在都令人回忆死者生前的情景,又无一不在提示生者死神已经来过。
故诗的末联只说诗人自己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之下已无泪可流了。人之流泪,不仅是悲伤的表达,也是悲伤的宣泄,诗中却说“无泪可沾巾”正是所谓的“最深重的悲痛不是流泪的宣泄而是无以表达的无泪”,这是诗人痛彻肺腑的感受。
第二首首联将人的生命“艳质”与自然的生命“芳树”同举,以启颔联之“春落实”、“雨伤丛”,既用以比喻娇妻爱子的生命夭折,又用凄风苦雨的春景来展现内心悲哀的情感,有一种惨淡无奈的生命哀伤回荡其间。故首联的对句“浮危道略同”,是总此两联的感慨。不过,自然界虽然有春花秋叶的变化,但其生命是流转不息的,今春花谢了,明春花又开,有迁逝,无终结。可是人是一去不复返的,无论生前有多少珍爱,多少欢乐,也无论死后有多少眷恋,多少回忆,逝者永逝,不知道该向谁去问死者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有谁能回答生死能否重逢,一切于存者都只是徒劳。既然关于生命的所有疑问都无问处,也无可问,人自当死心平静;偏偏春来东风轻吹拂,吹绿了树,拂红了花,也惹出人心中的无奈:它唤不回逝去的亲人。“千载谢东风”,既然如此,那就请春风不要再来了,“千载”都不要来——只要生者在就不要来,因为年年的春色都会唤起孤独生者无限的忆念、无限的悲哀,这也是极度悲痛中的奇想。就此时心情而言,诗人不再有春天。
二诗情辞诚挚沉痛,极写诗人的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将诗人忧思无尽的苦情表达得穷哀至恸,令人倍感悲戚。在遣词上,哭子与悼妻反复更迭、交错变化,又义兼复指、双重哀悼,其前后交织、悲怆凄惋,令人难以卒读。
参考资料: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6 隋唐五代诗观止 (下册).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14
王晓枫 解评.李煜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112-116
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75-78
《挽辞二首》是一组五言律诗。第一首重在写诗人遭遇死亡的生者悲痛,前二联痛述丧子亡妻的接连打击,颈联写旧物仍在而人已永逝,尾联写悲哀过度后的麻木;第二首则着重抒写诗人独自存活的生命哀伤,首联写妻子正当盛年而撒手人寰和儿子正在成长而早年夭折,颔联写丧子继以亡妻之间的时间间隔之短,颈联写关于生命的所有疑问都无问处且无可问,尾联写诗人因怕春风引起哀思而愿春风不要再来。全诗情辞诚挚沉痛,极写诗人的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将其忧思无尽的苦情表达得穷哀至恸,令人倍感悲戚。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幽缭。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树轮幽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袅袅 一作:嫋嫋)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前瞻削成小,傍望卷旌空。
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张琴未调轸,饮吹不至终。
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宫。
谁言连尹屈,更是莫敖通。
轻轺缀皂盖,飞辔轹云骢。
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
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
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
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
弋猎多登陇,酣歌每入丰。
晖晖隐落日,冉冉还房栊。
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流苏时下帐,象簟复韬筒。
雾暗窗前柳,寒疏井上桐。
女萝托松际,甘瓜蔓井东。
拳拳恃君爱,岁暮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