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束髮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