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既写了新秋季节的物候特征,也表露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名难就的苦闷心情。新秋有时也作为月份,指的是七月。诗题名为《新秋》,确实写出了新秋的特点。一至六句按顺序写新秋黄昏到夜晚的景色,本来天上火云峥嵘,尚未散尽,而凉风却卷着落叶来了。一片树叶带来了秋讯,于是无数园林处于萧瑟的气氛中,捣衣声在寂寥中传来,蝉在残月下悲鸣,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这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秋图。有意思的是诗人把自己的感受也融进了秋色中。他的“欹枕初惊一叶风”和“夜深搔首叹飞蓬”,一惊一叹,正是诗人在夏秋交替时的独特感受。他功名未就,心有苦衷,眼看夏去秋来,难免有时不我待之感。所以深夜搔首,感叹不已。这样写就使得诗人形象和诗中秋景物我一体,显得情景交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猨 同:猿)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