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独对夜晚,寒气袭人锦被冰冷。无奈好梦难成,披衣又起身。想写内心新愁与旧欢,谁知眼泪洒满锦纸。痛忆当年受宠还爱深,感叹我今后怎安排余生,冷遇和受困,积久直到现在。
灯花纷纷坠落化成灰烬,不由我纳闷:独处冷宫你还报什么喜讯?长门宫紧挨君王身,可仿佛隔着千万里路程。可恨呵可恨!朝三暮四君王心,就像高处的栏杆,很难去长久依傍、长久靠稳!
注释
夜游宫:词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翠被:绣有翡翠纹饰的被子。
承还:指嫔妃或宫女受到皇帝的宠爱和信任。
蔌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咫尺长门过万里: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失宠,被幽闭在长门宫。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咫,古代指八寸的长度。
君心:君王的心意。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参考资料:
刘扬忠注评.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2.第231页
张永鑫,刘桂秋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301页
《夜游宫·宫词》寄慨君臣遇合,盖有慨于王炎被废而作。当作于乾道九年(1173年),乃词人借宫人的被废来慨叹王炎的君臣遇合之不终而写。
参考资料: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3.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07.第176页
词的上片以“愁”为中心,由动态描写转入内心独自,各句之间承上启下,环环相生,构成一条相当清晰的情节脉络,细致绵密而又真切动人地伸向女主人公——也是作者本人那痛苦的深层心理中。起笔一个“独”字,就令人深有索寞之感,接着“夜”、“寒”、 “侵”、 “幽”等字,进一步层层渲染,全词笼罩入一种阴暗凄清的氛围之中。这里面既有秋冬时节外在的气候之寒,更有女主人公心头的一股内在之寒。寒本不是可捉摸运动之物,然而在她的感受中,这寒竟是节节“侵”入。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这漫漫寒夜,令愁苦之人更难承受那一份心底的折磨,因那内心的寒冷,原不是任何锦衾翠被所能遮蔽。梦境本是逃避这内心寒冷的最佳去处。亡国皇帝李煜便在“昨夜梦魂中”回到旧时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失去的天堂(《望江南》),尝到几分“梦里不知身是客”(《浪淘沙令》)的欢欣。然而陆游笔下的女子,却连这一个暂时的解脱也不可得,她辗转反侧,欲梦不成,无奈只得推枕起身。以上两句,虽只就女主人公难寐的情状写来,不着愁字,但她那孤寂凄黯之情已溢于言外,这本是一般婉约词家所讲究的含蓄之笔,然而作者却不止于此,他究竟还有着实在“含蓄”不下的满腔不平,因此在下一句直接点明“新愁”。所以言“新”,则是暗示原积淀着旧怨,层层交织,可以想像到她蒙受的长期精神折磨。大抵人们“意有所郁结”,不得排遣之时,往往诉诸笔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把这满腔愁情写下来,抚摸、吟咏自己的伤痛,未尝不是自我慰藉之途。词中女子的形象,正是作者自己的形象;那悲愁的感情,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感情。当她提笔欲写之时,眼泪夺眶而出。一个“溅”字,使那泪花飞迸的动感很强烈,显得胸中的郁积已不可压抑,以下三句,便是以喷薄而出的直接倾诉来“舒其愤”了。“忆承恩,叹余生”,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尖锐对比,折射出君心变幻的无情寒光。回首往日一度受宠的“得志”经历,眼下这一派冷落更难以承受。陆游在《长门怨》中,有“早知获谴速,悔不承恩迟”之句,都是在这种今昔对比中,流露出对朝廷深深失望的情绪。既言“余生”,即是自知再无。承恩”之望,将在“今至此”的境况中耗竭生命,而这是令人寒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境况。女主人公全部不欲细说也无从细说的痛苦不幸,都充分凝聚进一个“此”字,形成深厚的感情容量。
下片以“恨”为中心,由一句景物(灯花)描写提起,再转入内心独自,层层递进,将感情推向最后的高潮。起句犹如电影的一个特写镜头,将一盏爆裂灯花的油灯推至读者眼前。作者从房中诸物里单提出灯花作转,是颇具匠心的。在女主人公悲切朦胧的泪眼看来,这昏黑空房里陪伴着自己的,自然只有这飘忽不定、若明若暗的一盏残灯了。古人迷信,以为灯花可以报喜,犹如所谓“喜鹊叫,喜事到”一样。这类寄寓天真美好愿望的民间传说,常被写进一些描写闺情的诗词中。如冯延已的一首宫词《谒金门》,最后两句便是“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给愁闷的女主人公留下一丝淡淡的欢乐,一线模糊的希望。然而陆游词中的灯花出现在那寂寞幽微之中,实在只使那悲剧气氛更见深浓,在女主人公看来不啻是对自己命运的嘲弄, “问此际报人何事”是一个愤然反诘,形成感情的激化:她知道自己的“余生”中不会再有什么喜事可报,愁情由此转为绝望的愤怨。以下借用汉代陈皇后失宠的“长门”典故,说明封建宫庭中一旦色衰爱弛,就与皇帝咫尺之间远如天壤之隔的冷酷现实,默默囚死深宫,是失宠妃嫔自古以来不可摆脱的命运。对自己“余生”的清醒认识使女主人公不存任何“望君”的幻想,心中迸溅出炽烈的火花:“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这是大胆而决绝的控诉,饱和着千百年来无数后宫怨女的血泪,回荡着她们潜在的不愿当皇帝的玩物、不甘受封建皇权奴役的心声。
这首词在手法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突出心理描写,明白直露,一泻无余。一般抒情诗词之作,多是先景后情,追求一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之致。特别是宫怨诗词,因为涉及帝王后宫隐私,更是极尽缠绵婉转、深微不露。而这首词却几乎不作景物描写,只贯以内心独自式的直接抒情。就这首《夜游宫》而论,那悲怆的激情,奔涌而出,自始至终震颤着诗人那一颗痛楚的心灵,唯其直率外露,并不隔一层曲折景物的薄纱,才更具一种独特的感人力量,又不必拘以含蓄一格而求之。
参考资料:
陆坚.陆游诗词赏析集.马蜀书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317-320页
这首词在内容上的特色,是怨恨之情对“君”而发,毫不遮掩含糊。对变幻反复、险恶难测的封建君主提出了抗议,哀怨之中,颇显“怒”意。当然,对南宋朝廷一片赤诚的陆游并不可能突破“忠君爱国”的封建意识的框架,这首词确又表现出他感情强烈、自由不羁的性格特征。上片以“愁”为中心,写幽居冷宫的嫔妃的孤独凄苦的处境;下片以“恨”为中心,抒发君心难以久倚的感慨,写出了自己壮志不酬的悲愤。整首词情景交叠,语言简洁,感情真挚。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