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天高气爽,月色如霜,银河也泛着白光,几颗稀疏的星星闪着微弱的星光。突然一声凄惨的雁叫声,划破了夜空,那是一只寻找伴侣的孤雁。
早知道我们会在半路上失散,倒不如一开始就独自飞翔呢?
注释
天河:银河。
《夜望单飞雁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句写夜景,天高而青,月色如霜,星子稀疏,夜色凄清而朦胧;次句以一声凄惨的雁叫划破了夜空的寂寥;后两句由夜空中一只飞雁而发出这样沉重的慨叹,其中必有诗人痛苦的人生体验。全诗感情深沉真挚,诗风清丽自然,诗中这只失群孤雁,可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这位被囚禁的昔日皇帝,父亲被逼死、儿子被杀害,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只飞雁便触动他的孤独、痛苦与悲伤。
秋夜,天高而青,月色如霜。亘古而过的银河泛着白光。天深处,几颗稀稀疏疏的小星,无力地闪着微光。夜色凄清而朦胧,世界是这般的寂静。忽然,一声凄惨的雁叫划破了夜空的寂寥。是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寻找着自己的伙伴。不知道它已经持续飞行了多长时间,显得那么疲惫,那样惊恐不安。但在这茫茫无际的夜空中,它依然竭力扇动着翅膀,坚持着继续寻找,用那凄惨而嘶哑的叫声,呼唤着自己的亲人。它多么希望能听到一声亲切的回应!然而,夜空苍茫,天地寂寂,雁群杳然无声,不知去向。在孤雁面前,整个世界都已沉默,唯有这一声声嘶鸣,在静谧之中传得很远、很远。世界如此之大,可何处才是孤雁的归处?孤雁心中无比凄惶,早知道半途会与雁群失散,早知道会剩下自己零丁孤苦、形单影只,倒不如从来没有过同飞蓝天、比肩齐翼的经历,从来没有过友爱、温暖的体会!没有对过去的回忆,就没有与现在的对比;孤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的不堪忍受!:“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由夜空中一只飞雁而发出这样沉重的慨叹,其中必有作者痛苦的人生体验。
这首诗的作者梁简文帝萧纲,自幼生活在宫廷之中,尽享荣华富贵。他与父亲梁武帝萧衍、兄弟萧统、萧绎等,都爱好文学,朝廷政史之余,宫苑游宴之中,君臣、父子、兄弟常以诗赋唱和,生活十分安逸快乐。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攻占京城,萧衍在忧愁穷逼中死去,萧纲接着做了两年傀儡皇帝,在子侄二十余人被屠杀的血泊之中,被逼逊位,幽囚于永福省。不久被害,终年四十九岁。萧纲在囚禁中,心情至为愁苦。身旁无纸,乃于壁上作文题诗,以写其凄怆。这首《夜望单飞雁》,充满了孤独悲痛的感情,或许就是萧纲在幽囚之中所作。
诗中这只在茫茫夜空中挣扎飞行的失群孤雁,可说是萧纲内心情感的象征。这位被囚禁的昔日皇帝,父亲被逼死,儿子被杀害,自己也失去了人身自由。往昔的宫廷游宴,过去的种种快乐、繁华,都只会加深他眼前的孤独、痛苦与悲伤。夜空中偶然飞来一只雁,便触动了他那悲痛的情怀。在诗中,他以霜天夜色、银河横亘、小星稀疏来渲染秋夜的凄凉,透过这清冷的夜色,可以感觉到四周隐伏的险恶。萧纲把自己处境中的艰难感受投射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他以夜色的凄凉来烘托孤雁的孤苦无望,“何处归”的叹息所表现的,又何尝不是萧纲自己的迷惘?“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这种对人生的伤心与绝望,这种对命运的无可奈何,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孤雁的口中道出,与其说是人对雁的悲悯,不如说是雁代人在哀叹。
这首《夜望单飞雁》,感情深沉而真挚,诗风清丽而自然,在萧纲在众作中独具一格,反应出艰难困厄的遭际对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这种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为唐代七言绝句的成熟打下了基础。在齐梁时期,这种形式还不多见,萧纲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