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

穀梁赤 Ctrl+D 收藏本站

一、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一、庄公二十三年,春天,鲁庄公从齐国回来告祭祖庙。

  二、祭叔来聘。

二、祭叔来鲁国访问。

  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与使也。

经文中未提及使臣,原因是祭叔属于天子王室的高级大臣。他的外交行为不符合正道,因此未被赋予使臣的身份。

  三、夏,公如齐观社。

三、夏天,鲁庄公到齐国观看祭祀土地神。

  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无事不出竟。

符合惯例的事情就说“视”​,不合惯例的就说“观”​。观,是表示没有要事的说法,认为这是为了去看主持仪式的女子。没有重要的事情是不应该离开国境的。

  四、公至自齐。

四、鲁庄公从齐国回来告祭祖庙。

  公如往时,正也。致月,故也。如往月,致月,有惧焉尔。

鲁庄公出行时,去的季节被记录下来,这符合常规做法。归来并告祭祖庙时记录了月份,则表明有变故发生。出行时记录月份、归来时也记载月份,是表示有所担忧。

  五、荆人来聘。

五、楚国人来访问。

  善累而后进之。其曰人何也?举道不待再。

善行有所积累然后褒奖他。经文说“人”​,为什么呢?因为奉行正道不必等待第二次。

  六、公及齐侯遇于谷。

六、鲁庄公和齐桓公在谷地会面。

  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

“及”​,是说这次会面是出于鲁国的意愿。​“遇”​,就是说彼此的愿望十分投合。

  七、萧叔朝公。

七、萧国国君来访问鲁庄公。

  微国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来,于外也。朝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

小国的国君未获得周天子的册封。经文中没有使用“来”字,是因为会面发生在国外。根据礼制,庙堂中的朝见是合适的,而在国外进行朝见则不符合礼制。

  八、秋,丹桓宫楹。

八、秋天,把鲁桓公寝庙的柱子涂为朱色。

  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

按礼,天子和诸侯用黑柱白墙,大夫的涂为青色,士涂为黄色。将柱子涂为朱色,不合礼制。

  九、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九、冬天,十一月,曹庄公姬射姑去世。

  十、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于扈。

十、十二月,甲寅(初五)日,鲁庄公和齐桓公会面,在扈地缔结盟约。